- 可是现在佛陀却跟舍利子讲
- 「没有这回事
- 」为什么呀
- 他说──因为我不是那个境界的人
- 只能姑且推想──或许
- 他是在说「我觉得」在我的生命里面体验到的一件事情
- 就是
- 凡是我遇到的任何有形的事情
- 都是我内在的能量制造出来的
- 比如说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
- 很热心送我一包花生
- 可是我看到他买的……因为我那朋友是一个很憨厚的人
- 他很容易店员小姐说什么「这个花生好」他就买了
- 一次买了三包
- 要送我一包
- 说「你带在路上吃」
- 对我很好
- 可是呢
- 我拿到花生的那一瞬间
- 我就动了一个念头
- 我就想说
- 「哎呀
- 这傻蛋又被人骗
- 」我就动了一下念头──等于说这花生是无辜的
- 我动了一个恶念──结果呢我回家打开花生米
- 我一颗一颗剥
- 差不多每两三颗就剥到一颗坏的
- 我恼死了
- 「果然是烂花生
- 」结果看助教来了
- 我就觉得「己所不欲
- 正好施于人」
- 「朋友送包烂花生
- 你们肯吃就吃吧
- 」助教他们也很开心啊
- 「我很喜欢吃花生
- 没关系
- 我吃
- 」结果他们啪啦啪啦一直剥一直剥
- 就一面递给我看
- 「叔叔
- 你看
- 好的
- 叔叔
- 你看
- 好的
- 叔叔
- 你看
- 好的
- 叔叔
- 你看……」──烂花生全到我这儿来啦
- 只一个念头
- 你的经验到的现象就不一樣(測不準原理)了
- 所以
- 在这样低级的「一包花生的领悟」里面
- 我发现一件事情
- 原来我生命中遭逢的种种
- 都是我自己里面的能量投射出来的
- 如果我里面有一个想要生气的程序
- 我就会找到个王八蛋来气我
- 如果没有这个程序的话
- 我就跟这王八蛋在世上擦身而过
- 他去气别人
- 一切事情都是这样造成的
- 如果用比较江湖的俗话来讲就是
- 都是自己的业障牵引来的
- 讲简单点就是
- 人的任何一个情绪
- 背后都有信念在支持它
- 你可以说情绪形成信念
- 信念形成实相
- 实相又引发情绪去加强那个信念
- 比如小时候
- 如果你每天过着很赶的生活
- 你就会建立一种信念是「时间是不够用的」
- 那如果你把「时间不够用」的信念带在身上
- 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因为信念是会控制人的、会催眠你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总是找到一个工作
- 那事情多到你下班都做不完
- 你会被它催眠去做这件事
- 像我们家莹莹
- 她有一点爱生气
- 我觉得她差不多频率是一两个礼拜生气一次
- 有一次那几天
- 我就觉得
- 「妳这个礼拜
- 过得太平无事
- 没人理
- 也没有人惹妳
- 照理说应该不会生气了吧
- 」但她还是能生气
- 为什么呀
- 我就觉得她好奇怪
- 「妳让妳男朋友丁助教去买东西
- 他买错了
- 妳好气
- 可是
- 妳明明比任何人都晓得他买东西很不仔细
- 怎么还派他去呢
- 」──你以为人生气是被惹的
- 其实她在导演
- 一个人的信念结构是「我每个礼拜必生气一次」
- 所以无论如何都会生气
- 信念是会催眠出现象的
- 引导着你制造出这个现象
- 所以
- 带着「时间不够用」这个信念
- 你一辈子都在忙、在急
- 你自觉得是一个大环境的受害者
- 但其实加害者这一方
- 你也有份儿的
- 如果是一个「相信自己值得被善待」的人
- 交往的对象有一点不够好
- 她就把他给扔了
- 不会嫁过去遭家暴
- 但一个相信自己「不配、不值得」的女人
- 对方再糟
- 她也觉得「只好认命」
- 那
- 下场就惨了
可是现在佛陀却跟舍利子讲:「没有这回事!」
为什么呀?他说──因为我不是那个境界的人,只能姑且推想──或许,他是在说「我觉得」在我的生命里面体验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凡是我遇到的任何有形的事情,都是我内在的能量制造出来的。
比如说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很热心送我一包花生,可是我看到他买的……因为我那朋友是一个很憨厚的人,他很容易店员小姐说什么
「这个花生好」他就买了,一次买了三包,要送我一包,说「你带在路上吃」,对我很好。可是呢,我拿到花生的那一瞬间,我就动了一个念头,我就想说:「哎呀,这傻蛋又被人骗。」我就动了一下念头──等于说这花生是无辜的,我动了一个恶念──结果呢我回家打开花生米,我一颗一颗剥,差不多每两三颗就剥到一颗坏的,我恼死了:「果然是烂花生!」
结果看助教来了,我就觉得「己所不欲,正好施于人」:「朋友送包烂花生,你们肯吃就吃吧。」助教他们也很开心啊:「我很喜欢吃花生,没关系,我吃!」结果他们啪啦啪啦一直剥一直剥,就一面递给我看:「叔叔,你看,好的。叔叔,你看,好的。叔叔,你看,好的!叔叔,你看……」──烂花生全到我这儿来啦。只一个念头,你的经验到的现象就不一樣了。所以,在这样低级的「一包花生的领悟」里面,我发现一件事情:原来我生命中遭逢的种种,都是我自己里面的能量投射出来的。如果我里面有一个想要生气的程序,我就会找到个王八蛋来气我。如果没有这个程序的话,我就跟这王八蛋在世上擦身而过,他去气别人。
一切事情都是这样造成的,如果用比较江湖的俗话来讲就是:都是自己的业障牵引来的。
讲简单点就是:人的任何一个情绪,背后都有信念在支持它。你可以说情绪形成信念,信念形成实相,实相又引发情绪去加强那个信念。
比如小时候,如果你每天过着很赶的生活,你就会建立一种信念是「时间是不够用的」。那如果你把「时间不够用」的信念带在身上,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因为信念是会控制人的、会催眠你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总是找到一个工作,那事情多到你下班都做不完。你会被它催眠去做这件事。
像我们家莹莹,她有一点爱生气,我觉得她差不多频率是一两个礼拜生气一次。有一次那几天,我就觉得:「妳这个礼拜,过得太平无事,没人理,也没有人惹妳,照理说应该不会生气了吧?」但她还是能生气。为什么呀?我就觉得她好奇怪:「妳让妳男朋友丁助教去买东
西,他买错了,妳好气。可是,妳明明比任何人都晓得他买东西很不仔细,怎么还派他去呢?」──你以为人生气是被惹的,其实她在导演。
一个人的信念结构是「我每个礼拜必生气一次」,所以无论如何都会生气。信念是会催眠出现象的;引导着你制造出这个现象。
所以,带着「时间不够用」这个信念,你一辈子都在忙、在急。你自觉得是一个大环境的受害者,但其实加害者这一方,你也有份儿的。如果是一个「相信自己值得被善待」的人,交往的对象有一点不够好,她就把他给扔了,不会嫁过去遭家暴;但一个相信自己「不配、不值得」的女人,对方再糟,她也觉得「只好认命」,那,下场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