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基本功-第(8)页

  • 这样的一个虚构的、非常象征性的画面
  • 可能就是《庄子》认为的人生意义
  • 当然
  • 对于这样的人生意义
  • 最不适合的
  • 就是把它搞成什么宗教教条一样
  • 在那边大声疾呼
  •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人生
  • 必须争取更多的生命
  • 要怎么样怎么样……」昨天
  • 小黄助教的干姊姊
  • 林姊跟我说
  • 「杰中啊
  • 你一天到晚都在那边修行修行修行……你不觉得
  • 你很执着吗
  • 」我说
  • 「我也觉得我很执着吶
  • 」……「可是
  • 更重要的是
  • 我练《庄子》
  • 我舒服呀
  • 」我并不是为了符合「上帝的旨意是叫你奋发向上要当好学生」这种规矩而练《庄子》的
  • 我不是这样的心情呀
  • 我是因为每天练《庄子》
  • 过了几天几个礼拜
  • 我就觉得我更开心
  • 我更舒服了
  • 所以我「贪图享受」而练《庄子》
  • 这样可以明白吗
  • 重要的是
  • 这样做
  • 我好开心
  • 所以我才练它
  • 不是为了满足什么上帝的旨意
  • 甚至我讲一句更平实的话
  • 《庄子》说得实在是太明白了
  • 就是
  • 你什么时候是上帝心中的乖宝宝
  • 就是你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幸福的时候
  • ──你心中的幸福感、对世界的谢意
  • 就是你心中的上帝
  • 也只不过如此而已
  • 所以《庄子》说
  • 上天──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神或者大宇宙──大宇宙心目中的乖宝宝
  • 在凡人心目中
  • 叫作「小人」
  • 因为小人只想「我人生怎样可以幸福快乐」
  • 他没有想别的
  • 也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 他只关心自己这颗心的感觉
  • 没有别的
  • 然后呢
  • 大宇宙心目中的坏孩子
  • 在人类的世界
  • 叫作「君子」(天之小人
  • 人之君子)
  • 因为
  • 正人君子就会想
  • 「我要怎么做
  • 大家才会觉得是正确的
  • 我才不辜负道德对我的期待
  • 」他忘了「幸福」排在第一顺位
  • 所以他就忘记了去照顾自己心中的上帝
  • 而变成大宇宙的弃婴了
  • 这样的一个观点
  • 是《庄子》最基本的逻辑
  • 所以呢
  • 我常说
  • 修真之路
  • 像我们道家都认为──也不是「都」认为
  • 这件事老子不太讲
  • 庄子喜欢讲
  • 我总觉得
  • 从《老子》跟《庄子》的书写方法
  • 你会得看出他们之间
  • 并不是老子的徒儿再传到庄子
  • 不是这样
  • 他们不是直系
  • 而是旁系
  • 因为他们之间整个的书写方法跟用词都是很不一样的──对于这个潜在意识的自己
  • 《庄子》称之为「真」
  • 也就是「真正的自己」
  • 我们现在自认为的自己
  • 是假的
  • 是虚拟的
  • 真正的自己、我们潜在意识的自己
  • 对我们表面意识所说的话──祂希望你怎么活
  • 你才会更丰满
  • 更幸福
  • 更快乐──祂的这些话语
  • 希望能够传达到表面意识
  • 然后表面意识能够越来越听见
  • 越听越多
  • 更加理解「真正的灵魂到底想我要怎么样
  • 这条路叫作「修真」

这样的一个虚构的、非常象征性的画面,可能就是《庄子》认为的人生意义。当然,对于这样的人生意义,最不适合的,就是把它搞成什么宗教教条一样,在那边大声疾呼:「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人生!必须争取更多的生命!要怎么样怎么样……」

昨天,小黄助教的干姊姊,林姊跟我说:「杰中啊,你一天到晚都在那边修行修行修行……你不觉得,你很执着吗?」我说:「我也觉得我很执着吶。」……「可是,更重要的是,我练《庄子》,我舒服呀!」

我并不是为了符合「上帝的旨意是叫你奋发向上要当好学生」这种规矩而练《庄子》的,我不是这样的心情呀。我是因为每天练《庄子》,过了几天几个礼拜,我就觉得我更开心,我更舒服了。所以我

「贪图享受」而练《庄子》。这样可以明白吗?重要的是:这样做,我好开心,所以我才练它,不是为了满足什么上帝的旨意。

甚至我讲一句更平实的话,《庄子》说得实在是太明白了,就是:你什么时候是上帝心中的乖宝宝?就是你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幸福的时候。──你心中的幸福感、对世界的谢意,就是你心中的上帝。也只不过如此而已。

所以《庄子》说,上天──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神或者大宇宙──大宇宙心目中的乖宝宝,在凡人心目中,叫作「小人」。因为小人只想

「我人生怎样可以幸福快乐」,他没有想别的,也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他只关心自己这颗心的感觉,没有别的。

然后呢,大宇宙心目中的坏孩子,在人类的世界,叫作「君子」

(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因为,正人君子就会想:「我要怎么做,大家才会觉得是正确的?我才不辜负道德对我的期待?」他忘了「幸福」排在第一顺位。所以他就忘记了去照顾自己心中的上帝,而变成大宇宙的弃婴了。

这样的一个观点,是《庄子》最基本的逻辑。

所以呢,我常说,修真之路,像我们道家都认为──也不是「都」认为,这件事老子不太讲,庄子喜欢讲,我总觉得,从《老子》跟《庄子》的书写方法,你会得看出他们之间,并不是老子的徒儿再传到庄子,不是这样。他们不是直系,而是旁系。因为他们之间整个的书写方法跟用词都是很不一样的──

对于这个潜在意识的自己,《庄子》称之为「真」,也就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现在自认为的自己,是假的,是虚拟的。

真正的自己、我们潜在意识的自己,对我们表面意识所说的话── 祂希望你怎么活,你才会更丰满,更幸福,更快乐──祂的这些话语,希望能够传达到表面意识,然后表面意识能够越来越听见,越听越多,更加理解「真正的灵魂到底想我要怎么样?」,这条路叫作「修真」。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