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分止观心镜法。

这张心境表上,有一个【590分】的数字,这是原来那本书上没有的,是我擅作主张给它加上的。

181908.jpg

这什么要加这个?那是因为如果你是练《庄子》的人,就一定会在到达600分的【安祥心境】之前,经验到这么一个很微妙的、感受上的转折点。或者可以说,《庄子》时差的修练法,有超过半数都是用来把一个人推到这个590分用的。

《庄子》这本书的设计,有这么一个讽刺之处:这本书,它的目标,虽是要教你【逍遥】;但也可以说,其实它根本没有在教逍遥。它只是教你如何去把【令你不逍遥】的东西都消灭、对杀完了;到最后你也闲闲没别的事好做、没别的路好走了,只好不得不去逍遥了。

这个590分的心境,要怎么称呼呢?一开始我是叫它【亚(pre-)安祥心境】也就是【差半步就安祥】(郭秘书跟我说,这在大陆网路小说,称作“半步成神”啦……)。不过,后来我想起来,在佛家当年的武林,有一位和达摩祖师齐名的天台山智者大师所教的【小止观法】,在语感上,我觉得【止观】这两个字还蛮贴切的,所以就借来用了。现在我是叫它【止观心境】——说不定这也只是我个人的语感啦,佛家的【止观】搞不好在讲的是别的东西。

那么,【我说的】这个小止观,是怎么样的一种经验呢?

是这样的:之前说心境到540分喜乐心境的时候,我说破了540分之后,各种情绪都撑不过几分钟就被消融掉,对不对?而到了590分的这个点呢,如果是一路练道家心法练上来的人,会经验到,心力增强到这个强度的时候,它会从【量变】进入【质变】的阶段。

也就是在感受上,一个人的感知力不是变强,而是开始转化成【更深一个次元】的感知力。也就是说,这个人的【观照自己的能力】、意识心(consciousness),从前感知到的,是自己的【有情绪】这件事;但过了这个590分的点之后,它会优先去感知的,不是情绪、感受,而是【之所以会有情绪或感受】的,那个在情绪背后形成这种情绪的【信念】。——就好像科幻电影《骇客任务(TheMatrix)》演的那样,男主角在网路的虚拟世界之中开悟了之后,他眼中看出去的【现象】都不再是现象,而变成了现象背后的程式码了。

——也就是说,在到590分之前,一个人生气就是生气了,一被惹到就中枪了,但到了590分之后,他在生气这个情绪【发生】的前一瞬间,整个情绪起来的过程、那颗子弹射过来的轨迹,就好像慢动作播放一样:【我现在……看见他,对我这样这样……我的解释是……“他这么做是为了要令我痛苦”……啊……现在又有另一条信念漂过来靠近了……这条被拉过来的信念是“我没有抵挡他的能力,我只能被动地当一个受害者,我是无能为力的”……等再过0.08秒,当这两条信念结合到一起之后……我就会……生气了。】

整个生气的前趋过程会变成相当清晰;而且在情绪生成之前,你会变成有办法【把握住那零点几秒的时间差】,不要让这两条信念结合,于是也就不产生情绪了——当然啦,如果你是好奇,想尝尝看味道,也可以放任它让情绪产生,如果发觉了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情绪,下次就不要再让它发生就好了——也就是,一个人【观照】自己的能力,进步到了能够事先就止住各种情绪的程度;所以我觉得,称之为【止观】好像还算是蛮贴切的哦?

我不晓得其他家派的修习,是不是也会经历到这样的阶段,不过,练《庄子》的话,通常是会的。而,一个人,也唯有练到590分这个地方了,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自由】————免于情绪的自由——这个时候,你再回头看一般人很喜欢高喊的【自由】,就会发觉:原来那只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得不到自主权,心情仍被外物所控制,所以才代偿出来的渴望;因为不自由,所以才在喊自由,只是青少年在耍叛逆而已。

那么,这个590分的小止观心境,《庄子》教我们要如何做到呢?其实这本书里面的练法,十几二十路都有。只是约有半数的练法,是教人直接【提振副交神经】、向潜在意识投降的,例如《德充符》的“可爱心法”、《人世间》的“心斋气听法”……然而,这一挂的练法,自我检验功夫进度的标准,于表面意识而言,可说是相当之暧昧不明;所以,说不清楚的,就先姑且不说。在此举几路比较明晰的——

这里大家要听仔细一点啊,差一个字都可能会走火入魔的噢:

一、《大宗师》的“人生成功论”:影响不了的事,不要想去影响。这一招,可能一开始,你只能强迫自己行为上硬的做到,心里还是憋闷着;但,日子久了,也就渐渐习惯了,而觉得:“对呀,既然反正是我影响不了的事情,我不为它花力气,不是才比较合理吗?不然一直花时间精力搞它,我除了【挫败】之外,又能得到什么?”于是,终于有一天,你完全不需要去努力克制自己,就很舒服地,对于自己影响不了的人事物,自自然然就不会出手去搞它、也不会去想它、也不会有情绪。到达这个状态,心态就有590分了。

——这个练法,是乍看之下比较容易的,可是,后来我才发现,真的如同《庄子.大宗师》所说:一件事情是不是你的影响力范围之内,那个分判的基准点需要极高的心力;尤其是当事情关系到生死、健康、亲情、爱情的时候。所以,初学者大约还是要很仔细地去感知自己【做】或【不做】一件事之后,那个残余的心情是如何(多做生怨,少做遗悔),再慢慢检讨、慢慢调整。

二、《齐物论》的“丧我法”:在行为上先做到【不与人辩论】,只专心【心向内】地拆解自己的信念,等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就算听到别人讲了很离谱的疯话,或是他误会你、冤枉了你的时候,你心中也只是淡淡然地觉得:“咦?他说了一些我还不知道的事耶?……”完全没有情绪,也完全不会起“想去纠正他、反驳他、希望他相信我”的辩解冲动。这样子的定力,有590分。

三、《养生主》的“踌躇满志法”:一个人之所以会有【高兴】这个情绪,基本的原因,是因为自己里面还有【自我感觉不良好】的黑暗面,人是因为消化不掉自己里面的这个黑暗面,所以才会代偿性地渴望能够【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当自己表现得让自己满意的时候,或是受人夸奖的时候、别人对你好的时候,人就会因为自我感觉变良好了,而感觉到【高兴】这个东西。高兴的本质,其实就是【躁郁症】的【躁】。

所以,《庄子》教人不可以【躁】,要【踌躇】你的【满志】:当你快要得意的时候,一定要拉住自己,不要让它满上来变成【高兴】;并且专心去注意:“咦?我为什么好想要这个【高兴】?我是什么地方还对自己不满足、觉得自己不够好?我对自己感到自卑的这个弱点,如果我是看到别人身上也有,对于那些别人,我会认为他们就该去死了吗?真的就那么不可原谅吗?……”

当你有一天,真的做到了【无论别人再怎么夸奖你、对你好,或是自己表现得再完美,也都完全不会产生出“高兴”的感受】,这就代表你的黑暗面几乎都消化完了。这个人,心境有590分。

四、《人间世》的“支离其德法”:人为什么会【瞧不起】别人?其实,背后真正的情绪,不是【瞧不起】,而是【嫉妒】。当一个人还被自己的许许多多【我应该】控制住的时候,他的感受,就好像一个什么错都不敢犯的优等生,而当他看到有很多别人不依照他的【应该】在活的时候,他就会好像一个优等生看到那些调皮的学生:“他们都在玩、在混,都不用功,可是他们的爸妈也不处罚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好命?我多玩几分钟,就会被爸妈骂死!”他在心情上是【嫉妒】的,而为了代偿嫉妒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他就只好动【谴责】的念头,用【瞧不起】来平衡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在自己里面还有被罪恶感箍住的人,就会在外在世界一直一直看得到【有罪】的人;我们在一件事情上活得辛苦了,看到谁比我们过得轻松,就自然会想要把他当成罪人、期待他能受到惩罚。

而当一个人练习【支离其德】了,他自己被罪恶感、羞耻心控制住的部分越来越减少之后,他对外在世界的谴责也就会愈来愈减少,愈来愈能够包容、理解,会觉得:“什么都只是有得就有失、等价交换而已;有的人选择了贪玩的快乐,就失去了功课好的快乐;有的人选择当一个可怜人博取同情,他也就必须付出对生命失去掌控能力的可恶代价吧……”终于到有一天,他在自己里面找不到一点罪恶感,向外看也看不到一个应当受罚的罪人的时候,剩下的只有全然的同理心,没有自负、没有谴责。这样子,也有590分。

五、《养生主》的“庖丁解牛”法,或称“中肯法/游刃有余法”:这一项的内容,其实和前面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基本上是很类似的,讲或不讲都差不多。简单来说,你和人事物互动,就像解体全牛时削出的一刀,你的刀刃之所以会【卡到】,是因为你削偏了,不能刚好就滑进骨与骨的缝隙之间(中肯)。人之所以会有情绪,是因为没有承认事实:你把对方,不是想得太好,就是想得太坏了。

如果你被自己的【我以为】,也就是被自己的【信念】障蔽住了的时候……当你是把对方想得太好,你可能就会疏于防备,而被你【意料之外的】他的缺点搞到、伤到;而当你把对方想得太坏了,同样是不承认事实——其实也就等于是你冤枉了人家——于是你就会很鸡婆地多花力气去劝他、去担心、提防东提防西、瞎忙一场,而花费了力气。

无论是对待人事物,只要是发现自己把对方高估了或低估了,都要做到【因其固然(Letitbe)】:千万千万不可以动到【对方怎么会、怎么可以这个样子?】、【你辜负了我的期望!】之类的念头(因为对方其实就是这个样子,是我们没肯承认而已);或是【想要对方挪一挪、让一让,想要让箭靶子凑过来接住你射的箭,想要对方变成合你的意】的念头,而只在反省:“是我自己没看准,这一刀才削歪了。”每一次起情绪的时候,都这样反省,一直反省到【游刃有余】的地步:完全没有【自以为】,完全没有【希望对方会合我的意】的期待,而只在全然忘我地挥出这一刀,尽全力做到承认事实:不少出一分力道,也决不多做一份白工。得到这种【优雅】的快感的时候,也就是【再也不会期待、要求人事物要合我的意】的时候,就代表你已经免于所有的信念(自以为),而具有少则590分,多则接近600分的心力了。

这五项,不必都做到,只要做得到其中一项,心境就保送590分了。第一头羊先达阵了,后面几头羊,在半年一年之内,也会自己跟上来。

——而且,不拘修炼顺序:你要慢慢用【想通】来拆解也行,你要在【行为】上硬的强迫自己先做到也行,行为先硬是做到了,心中的残余情绪,也会在几个月到几年之中渐渐平息掉。最棒的是,这种心法,只有你的人生【有人】,你就一定有可能练得成;你现在觉得很难搞的家人、同事,全都是你可以用来练【庄子神拳】的砂包呢。

完全不可能修炼的人,只有一种人,就是【我没有这个意思】的人,这种人一练道家,就会【入魔】:他可能行为上一直在与人相辩,试图说服别人、劝了一大堆,但他会说:“我只是说我该说的,听不听在他,我并没有在试图改变他,我又没有在希望他合我的意,我没有在辩论、说服人相信我。”或者说,他就是很任性地不顾他人感受,活得顽固又狂傲,但他会说:“我,不算傲吧,我并没有藐视他人啊,我只是【可怜】他。”这种完全不能感受到自己的黑暗面、无法察觉到自己的恶意的【心死】之人,没可能练。但是这个标准以上的一般人,就都可以了。

至于600分以上的心境,其实,《庄子》中教人【如何做到】的实践法,就很稀薄了,通常都是只有定义,没有练法。硬要说的话,可以略提二则:

一、篇的“达人心法”完全练成的时候,也就是【当鞋子合脚时】:当你的心力强到这个级数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想】事情,但你的所有思考内容,都完全不会令自己有【伤脑筋】、【烦恼】或【闷】、【无聊】的感受,也不会想一件事想到起情绪(愈想愈高兴或愈想愈怒之类),思考波完全不会令到你有【不舒服】的感受。

鞋子不会硌到脚,就代表鞋子合脚了;思考力完全不会引起感受,就代表思考力已经完全符合事实(心止于符),心力进入【全真】之境了。

二、的“撄宁诀”:【撄】就是捣乱,【宁】就是安定;你一生中遇到的所有【乱你】的事,都变成能让你安宁的助力。这是道家以修炼法而言的最高心法之一,和【心斋法】是齐名的。这个心法练成的时候,纵使人生遇到一些重大的撞击,一下子之间还是会令你有高兴或难过的感受,但在一瞬之间,那个感受马上就可以被你的心转化成一种感谢的心情:“啊!大宇宙,谢谢你,用这件事来让我看到,原来我的心还有会被外物牵动到的我执,我请求你的原谅,清掉这个我执,这样,以后再遇到一样的事,我的心就不会再动摇了。”什么都能被转化成谢意,遇到什么事情都只会让自己的心力增强。

因此,在生活之中,一般人是会【趋吉避凶】,想逃离让自己不愉快的事;但练成【撄宁】的人,对一切现象都没有好恶、没有得失的二分性判断,因为对他而言,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心灵的补品,都值得感谢。这样的人,在佛家叫【不退转】,就是说他已经不会再退步了。人在到达【不退转】之前,即使已经有590分的心力,要退步、破功,都还是可能的,比如说你花了一两个小时去劝告一个不想听你劝告的人(试图影响影响力所不及的对象、辩论、把他想太好、希望他合已意、把对方看扁成需要你拯救的人,几项一次都犯到),只这样,心力马上掉下来五十分,那是常有的事。

以上两点,能做到其一,心力有600分。

至于说道家最高境界的【心斋法】,那是在讲【彼岸主导】流量扩大到主宰了90%以上的控股权,这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由潜在意识的作用而发生,等于是一种【清醒的灵媒(trance,α波之脑)】状态。但,这件事,好像没有什么自己感受上可以检验的标准:谁能断言我现在莫名其妙就一口气买三个新包包,是【灵机一动】还是【心血来潮】?所以便不讲也罢。讲前面这些稳扎稳打、不会出错的部分就好了。

至于,让人从600分以上练到700分的【开悟】的修炼法,道家没有,但佛家有。佛法八正道最后一道【正禅定】之中的【反省法】是练这个的。但反省法一定要先有彼岸主导了,由彼岸之心来直接去除表面意识的我执,才有可能做到了。所以,虽然可以说,以修行法而言,佛家的档次比道家高出一截;但是,以入门基本功而言,佛家心法的效率,远不如道家。因为八正道的前七道,不如道家这般严密精确(科学正确);基本上是练的人可以大幅自由心证,练错了自己也不晓得。

所以,以我个人而言,一直以来,对佛法总是兴趣缺缺。十几年来,只爱道家。简单来说,就是心力不足590分之前,人无法反省,修佛也修不出个名堂。就觉得:等道家心法都练好了,最后再来修佛,让之前的道家功夫全都成为佛法的肥料,也就是了。

不过,即使只练到600分,人生也会变得很有意思。因为,到达这个点以后,什么内功气功、辟谷、内家拳、内丹术、瑜伽、大手印、仙法、小神通……这些道家周边小赠品,就统统都变得很好练成了。不到这个点,练内功什么的,就像炒作股票一样,投资风险重重,再怎么天天勤修苦练,太太不合你意,你瞪她一眼,那一瞪就可以瞪掉你四成内力。

如果一个人还能够更进步的话……夭寿哦,我们现在简直在讲什么宗教大会讲的哦?好可怕哦,好像是电视台【很多号码的台】会讲的哦?【奸商】果真是什么牌子的洗碗精都能卖,现在医道课居然卖起佛法了?

当然,因为接下来的情况,我还没练到过哦,我还没有体验后面的地方,所以不知道。

但是【所说】接下来的情况,就是一个人的灵魂能够自由出体啦、然后想起前世之类的事情。如果连前世都想得起来,代表他的潜在意识已经醒过来了,那这样的人,在佛家的语汇叫做什么呢?佛家的说法听起来很漂亮:【般若波罗密多】:“智慧”已经“到达”了“彼岸”,用灵魂人的心智在活了。

那在道家《庄子》怎么说?——当然,讲得漂亮的词叫做【逍遥】啦:已经变成跨越两个次元的人了——但是《庄子》讲的话,我觉得很有趣哦,讲到这种潜在意识已经完全觉醒的人,《庄子》叫作什么?《庄子》叫作【龙蛇混杂人】(:一龙一蛇,一上一下),这,【龙蛇混杂】,今天我们讲说“谁家附近有黑道、有妓院,好人坏人都有”叫龙蛇混杂,对不对?意思烂烂的哩。但是呢,《庄子》的那个象征物是这样子:人的潜在意识真正的那个自己,就像是飞翔在异次元的天空中,一般人肉眼看不见的一条巨龙;那可是我们肉体人的自己,就只是爬在地上的一条小蛇。当你觉醒了,你同时是天上的那条龙,也是地上那条小蛇,所以你就是【龙蛇混杂】之人了啊。【龙蛇混杂】这个词儿,是道家非常伟大的境界啊,那今天呢,意思就变成我家附近有黑道、有妓女……

《庄子》称呼这种开悟的人,还有一个说法,叫做什么?不死不活人(:不死不生)。就是神雕侠侣住的那个“终南山后、活死人墓”,那个中神通王重阳,他的人生志愿是要当【活死人】:他同时有死人的意识,也有活人的意识————这样的状态。所以这是道家人的理想,要龙蛇混杂、要不死不活、要当活死人。只是【活死人】今天是用来说什么?僵尸嘛。

还有那个灵魂出体的状态……像禅宗的【禅】字(禅那、三摩地),当然,宗教界可能对它是有另外大坨大坨的定义啦,不过,我的【私家版禅宗童话故事】,就会幻想:达摩祖师九年面壁,是不是就是坐在那边表演灵魂出体啊?所谓的【禅】宗,我个人一直以为它是佛教中专攻【灵魂出体技术】的一个学门。

那现在的人,灵魂还不能出体,却呆坐在那边【修禅】?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人家能够坐在那边一天那么多小时,是因为他灵魂不在家出去玩了,所以他空壳一样的肉体,放置得很轻松啊。一天打坐十几个钟头的坐禅,是修练的【结果】,不是过程、不是修炼法。——这又是犯了【把结果当成修炼法】的谬误、【拿牛肉喂牛】的那个问题了。

当我们的灵魂还出不去,净是坐在那边练习放空、什么都不许想,叫自我虐待,生不如死,像关监牢一样。而那又和武侠小说的静坐练功不同,道教的静坐是练气、练内丹用的,用途和禅宗不一样的。而且,道家的静坐法,约有半数,都是【少量多餐】比较有效果,用零零碎碎的时间坐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没压力地玩一玩练一练,反而效果很好,并不是一定需要长时间跟它拼上命的。

人能灵魂出体,是【我执减少到几乎没有、感知力翻升到高次元】之后的结果,并不是【僵坐发呆】之后的结果。

更何况“脑袋空空、什么都不想”这件事,也不是【硬是不要想】就能练得成的啊,是要走道家的达人取径,心力够强了,什么事都能在每一个当下,临场应对得很漂亮了,人的心,才能真的【放心、安心】而不必思考的啊!

能量不足的【空】,叫【虚弱】、叫【黑暗】、叫【伪空】、叫【变态】呐。我个人所以为的【止观法】,是拆解情绪到不起情绪的技术,是念波品质升等的文法ua不是什么念波都封杀掉的、好像乱拔插头强迫关机一样的野蛮手段吧。

所以我就觉得,现在西洋人是把禅当成什么东西了啊?什么居家布置直立极简风,空空洞洞,就说这是“禅风”?当然,【虚室生白】嘛:东西少了,房间就显得亮了;我执少了,心就有光了;以象征性的角度来讲,是没错啦。但,哪一家的修行不是这样子?要特别用【禅】这个字,极简风,就要表现出【灵魂出体】的味道来啊。……哦哦哦!我懂了,所以要做得好像是长期没人居住的空房间,没有人气、没有人味、没有生活感,最好青苔杂草还要长上几根,破瓦碎石给它洒上两把,这样就有点像了厚?

那你说,禅宗真正的【修炼法】是什么?可能相关的经书也颇有一些吧?我记得小时候是读过一本《达摩二入四行观》,但也是读了就放着了,理论很能认同,但是有点……不得其门而入。而一直到最近这两年,台湾流行起那个什么【零极限夏威夷大法(Ho’oponopono),我才觉得:“和《二入四行观》好像哦!”所以,《二入四行观》如果你觉得很难读的话,现在可以入手的修炼法,可能这个夏威夷大法就可以顶着用了,我和助教试用了两年,觉得还蛮好用的。

这个夏威夷大法的练法,大约是这样的:

映入你眼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业障吸引来的——不是表面意识的我执结构、也是潜在意识那个前世还欠学分的【业】召唤来的。————所以,对于一切让我们起情绪、有感受的事情,都要在心中说:“我的内在小孩(潜在意识)啊,对不起,我看到我的错了;大宇宙啊,我现在已经看到它了,请原谅我,请赐给我光,为我洗去这些结构,好吗?潜在意识,谢谢你让我看到这些我还没清理完的种种;潜在意识,我爱你唷。”——具体而言,大约是这样的练法。

理论框架、角色设定,是这样子的:你【自以为是自己】的表面意识是妈妈;大宇宙是你老公;【潜在意识的自我(或说是业障库)】,是你们的孩子。你没把小孩照顾好,出了状况时,你就要赶快打电话找老公帮忙,先跟孩子和老公道歉,再夫妻同心协力,好好疼爱这孩子,把内在小孩的伤痕,用爱心一点一点地清理、剥除,让他变成一个健康、干净的孩子。

讲完。两分钟不到。真是极简风的学派。

这个东西,或许才比较接近禅宗的核心心法。所以,你又何必这样子僵坐在那边“修禅”?

那你说,禅宗心法(夏威夷大法混充海贼版)和道家的《庄子南华真经》相比,是谁比较厉害?其实喔,恐怕禅宗心法,还是小胜一些些。因为这个夏威夷大法可以一路用它来练到心境700分以上;而《庄子》,过了600分之后,就多半只有名词定义,而没什么具体的练法了。

可是呢,这个夏威夷大法,绝大多数的人,练它的头二三十年,几乎都没什么成果可言。因为,这个心法,要显出威力,它必须的条件是【你清醒时刻动到的每一个情绪和感受和企图,包含正面和负面的,你都一个不漏地,在那个当下,用这个方法加以忏罪消业,把它清理掉】!

但是大部分的人,就是想到的时候才做一做;或是高兴的时候忘了做,不高兴的时候才做;或是一生气、一急就忘了做,事后想起,才三十几件事之中补清理一两件。所以那个拖拖混混的状态,其实是很常态的,往往是要做到二十几年之后,才会慢慢爬近【真传真练】的水平。而更多数的人是,试了几个星期到几个月,就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很有效的感觉。”于是也就放弃了。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我个人是很钟爱道家心法的。因为它在练到590分甚至600分之前,内容都是清清楚楚的,你有进步还是在退步,自己会晓得。认真实践的话,三五年内冲到590分,是大有希望的。

像莹莹对于道家,就曾说过这么一句【厚道】话:“幸好是先接触《庄子》,学了好几年,不然谁会甘心去修【禅】?不可能的啦!遇到也接受不了的啦!”

至于说,这种灵魂出体的状态——当然我也没体验过啦,还没练到————在《庄子》是怎么讲?《庄子》称作【槁木死灰】:你的身体放在那里,别人经过,会忍不住拿根细树枝戳戳你的头:“诶?怎么没有人在家?死了是不是?”所以《庄子》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肉身之中找不到你灵魂的迹象了,元神脱体了——这是《庄子》认为非常高境界的灵魂出体状态,和【哀莫大于心死】刚好是截然相反的唷。不过,以现代人的语感来讲,好像都被当作同一个意思了?

——咦?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只是觉得道家有些字辞,还真的是颇有一点“幽默感“啦,乍听起来,都觉得很不堪。却是在形容很高境界的事情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