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本来没有预计这个课程一定要带到这个礼拜要讲的这些东西,可是上个礼拜讲到,学了医的人,有时候会陷入代偿反应的救世主情结。然后,上礼拜又刚好讲到《伤寒论》里最难搞的那个第六关的厥阴病,很牵扯到某一种心理结构。而那种心理结构不能克服的话,你开的药不会很有效、或者说会很没有效。
那我就想,都已经讲到这个份儿上了,是不是就可以先跳到最后这个【医术所不能克服的厥阴病】的问题?所以,课纲就临时又改了。
另一点呢,昨天我在上《庄子》课的时候,中间下课,下楼去抽烟,刚好一个同学走过来,那位同学就糗了我一句——因为最近看我好像有点慌慌的——她讲的大意是说:“教《伤寒论》你还会怕吗?”
听她那样讲,你想我就释怀了吗?《伤寒论》反正我已经读了那么多遍了,反正教书不就是教书嘛,我还会怕吗?我跟那位同学讲说:
“我怕的不是《伤寒论》我教不好啊;《伤寒论》就是这样一本书,谁教都会好的。我怕的是,《伤寒论》救不了你啊。”
人生在世啊,能够吃药解决的事情,真的都是比较轻松的啦,怕的是吃药都不能解决的事情。那时候我脑海中就浮现了一个画面:你说中医、中药好不好、厉不厉害?我觉得当然是好、当然是厉害。就好像一个大力士,一用力,就能够举起一百公斤的重物。可是一个能够举起一百公斤的大力士,如果遇到一个货柜车当头砸下,那也是必死无疑。
我对中医的感觉就是如此:它可以解决的困难,是某一个难度以下的困难;但是某一个难度以上的困难呢,可能就不是这几包药可以解决的事情。所以我就想说——也基于想要劝退多一点同学哦——是不是我可以在第一堂课就跟同学讲清楚:如果你的心理结构已经到了这样这样的阶段了,那基本上《伤寒论》已经救不了你了,所以你就可以回家了?
或者,讲这么负面也不好?那我就想到,要讲一些比较正面的话题哦?我也想要讲一些故事:我也认识一些人,他没有什么养生,可是呢,因为他活得对自己很诚实,所以他不生什么病。这样子的一种【很不容易生病的人】的心理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
如果我等一下跟大家讲,做怎么样怎么样的人就可以不生病,结果你就发现:“哎呀,我立马可以做到!”那你立马可以退班!因为,《伤寒论》你不用上啦,对不对?还要学《伤寒论》这个什么一百一十三个方、然后还有《金匮要略》二百五十二个方?都不用啦,不要学了,回家!你的人生很爽啊。
用不到的,不用来学;有了《伤寒论》也救不了你的,也不用来学。这样子的话,我们班至少可以少掉三分之一的人。大家赶快认清彼此的真面目,就可以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