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天,尧问舜:“南方有宗、脍、胥敖三个小国家,都是落后野蛮的民族,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文化与制度。我决定出兵去讨伐他们,把他们纳入我们的版图,接受我们的文化制度。可是,我每当临朝,虽然觉得自己很正确,但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好,这是为什么?”
舜说:“那三个小国家的国王啊,就如同生存在蓬蒿、艾草中间一样,他们的意识根本就还没有进化到那个点上,你为什么还要放在心里呢?从前我们地球有十个太阳,它们什么都照,太阳并不会特别觉得’哪些人不值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照他了,只有你觉得这些人活在世界上应该被你消灭,这是你的小器。如果你觉得你的心是比十个太阳更好的一颗心,就不要随便乱用你自己的是非观、你的条条框框去判断别人。”庄子训练最忌讳的是“理直气壮地跟人家讲道理”。
因为在结构上,如果遇到一个完全不讲理的人,你去讲道理,你会受重伤。你越讲理、越理直气壮,遇到越不讲理的人,你伤得越重;完全没有理的人,就是你的克星。最弱的人是最强的,那种怂人耍起无赖,才是最可怕的。在庄子的世界里,不管你觉得自己再有道理,只要你进行辩论、说服,你的心就会不舒服;甚至你跟任何人发生事情,就算明摆着是他理亏、你是对的,可是你的心一样会不舒服。在道家的世界,这些都是你的错。你“搞错了”,你没有承认事实。
比如,你与朋友约好几点见面,你准时到了,但朋友迟到了。这时你一边等一边很不舒服,觉得很着急、很担心、甚至有点生气、抱怨,动了这些念头。在常人的价值观里是你守时、你朋友不守时,所以你朋友是错的,你是对的。可是这种道德观不够严厉,在《庄子》的世界里行不通。在《庄子》的世界是:你朋友迟到,你没迟到,但是你动了情绪,就是你错。
你想做一个承认事实的人,你就必须承认你朋友“有可能”迟到的人。所以,你要在一个坐得很舒服,可以看书、看手机或吃东西的地方,你可以把等待的过程变美好,随便他怎么迟到都不会伤到你,不被他的迟到坏了你的心情。不然,他迟到、你难受,那就是你的错,说明你在行为上有不承认事实的点。
这样的行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所以,尧的“南面而不释然”的感觉就是,一件事,无论是谁来评理,你都是“对的一方”的时候,只要你的心是不舒服的,在道家就会说你不是对的,表示你还有地方没有承认事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炼点。原文:
《庄子·齐物论》: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何故也?”
舜曰:“夫三子者,犹寸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