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探讨面临战争压力的步兵所产生的退化反应,也叙述了群体中的个体具有退化的倾向。接 着,我们又检视了小群体(尤其是诸如巴克特遣部队的军队群体)的服从力量,以及自恋现象。然后, 我们从此处往下切人,开始探究分工化的小型群体及较大型群体之间的关系,并且针对其中找人顶 罪的现象表示意见。现在,让我们将焦点置于美国军方这一大型的群体本身。
年纪在二十至三十岁、军阶为高级军官或军士的职业军人是军队的核心,军队组织的方向多半 由这些人所决定。诚然,组织或多或少必须吸引及适应应征人伍的士兵;也必须在某方面与以国防 部为首的领导阶层的决策走向相呼应。但是国防部长经常易人,应征人伍的士兵也是来来去去,惟 有职业军人始终为军中效命,延续军队的精神,表现军魂。
美国军队在某些层面的精神价值深远而伟大。一般的百姓多向军方的传统、纪律及领导风格效 法学习,其影响的程度超乎他们所知。在此,我并非打算提出军队平衡、正面的面貌,而是欲举一 则军方的失败经验,作为检视群体之恶的例子。因此,必须将重点置于比较负面的军魂及军队精神 監
人类与生俱来需要一份自我存在于社会中的价值感,再也没有比被需要以及被认可为是可用之 才,更令人感到喜乐了!反之,一无是处及不被需要的绝望感,则是任何感受所不能及。太平盛世 时,军人不受重视,往往如可怜的寄生虫,在政治体制下苟延残喘,但是到了战争期,军人则变得 炙手可热,不仅是社会上有用之才,而且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角色;台面下的丑角摇身一变成为英雄 人物。
作战不仅在心理上满足职业军人,在物质、经济…卜,也让他们得益处。军人的升迁渠道在太 平盛世时期遭到冻结,冗员也被遣散,甚至还得被迫降级。职业军人为了维持和平时期的物质生活 及心理上的需要,其精神上的驱策力必须大于其他的军人,他们必须熬过这一段得不到认可、不被 重视的时光,直到动荡纷乱的战争期间才能够一扫明霾,发挥本领。届时,他们的责任在一夕之间 急剧增加;迅速获得晋升;薪水、福利及奖金均源源而至;奖牌、徽章不断累积。于是,军人再度 成为一时的红人,他们不但将债务一一清偿,也走出了绝望的深渊。毋庸置疑,职业军人成为举足 轻重的关键人物。
因此,一般的职业军人难免下意识或在潜意识内,希望或渴望爆发战争。战争是他们实现自我、 成就自我的机会。一些声誉显扬、地位崇高的军人成功地克服了强烈的主战意念,致力于争取和平。 但是,现实中此类的忠烈之士及未被公开称颂的英雄,实在鲜见。相反的,我们必须心平气和、不 怨不恨、理所当然地将军人视为主战的一方。如若不然,则显得一派天真、不切实际了 !
这也意味着美国军队在一九六八年是出于自愿前往越南。不怀疑、不谨慎、不节制,是彼时职 业军人普遍的心态。说不定还对于总统及总司令下令开战,感到兴奋不已、蠢蠢欲动呢!总司令本 人也曾前往越南前线,指示部队立下战功。
—九六。年美国军队的科技是另一项必须探讨的事项。过去军方并非总是强调科技武器,但是 这段时期却正是我国对于科技一一尤其是美国科技一一的信心,臻至全盛的时期。军队反映了螯个 社会醉心于机器设备,以及认为拥有这些装置之后,万事皆可以有效且轻易完成的现象(甚至是杀人 也不例外)。事实上,当时的越南不仅被视为是新式军方科技竞赛理想的测试场。就连军队本身也被 当做是替美国社会研发创新科技的适当群体。于是,结果有二:一是,美国在越南步上科技领域的 偏锋,大肆疯狂地运用压路机、武器系统、精密的炸弹及生化武器;而另一项结果则是,冷漠、无 情地对待受害者,甚至无视他们的存在。告诉自己美国并非焚烧越南人的凶手,而是汽油胶化剂、 飞机、坦克、炸弹及迫击炮等武器杀人放火。美莱村事件是采用面对面的屠杀手法,但是,我相信, 科技武器在战争中派上用场,势将扼杀人性的感知度及仁心。科技武器若是在我们及我们的受害者 之间对峙数年之后,我们的良心将会逐渐泯灭。我怀疑,以类似的方式运用科技,也会造成同样不 良的影响力。
尽管如此,美国的科技、军队的专业技术、美国人的智力知识等全力配合的结果却不管用。世 界上最强且有史以来从未吃败仗的美国,竟然不可思议地打输越战。一九六七年及一九六八年,我 们开始首度认清美国打仗失败此一过去始料未及的荒谬事实。位居世界上超级强国的美国,动员了 国内一切科技力量,攻打一处未工业化、未开化、仅只弹丸之地的小国,竟然打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