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以上的分析中
- 行凶者是个人
- 下命令及执行者也是个人
- 每一个体的行为最后还是个人的选择所致
- 每一位参与美莱村屠杀事件或掩饰恶行的个人
- 均应受到谴责
- 就连惟一试图停止大屠杀持续进行、胆大过人且善良的直升机驾驶员
- 也因他未能将亲眼目睹的酷刑设法呈报
- 而难辞其咎
- 截至目前
- 我们的焦点一直是在邪恶的特定个体
- 有别于绝大多数的另一类人
- 也就是我所指称的非恶人
- 即使我们认为二分法或多或少失之武断
- 而主张大恶及毫不邪恶的人之间互有因果关连
- 我们仍得面对一个问题
- 倘若被屠杀的五百多人绝大多数肯定不是邪恶的个体
- 那么所有参与屠杀事件的人
- 可不可能如同美莱村的恐怖灾祸一般凶恶
- 显而易见的.如欲了解美莱村事件
- 我们不能将重点只局限于个体的邪恶及个人的选择
- 因此
- 本章所侧重的群体之恶的现象
- 尽管在许多方面的与个体之恶颇为类似
- 但仍然多少有别
- 个体之恶及群体之恶之间的关系并非崭新的研究主题
- 甚至已有专书特别检视美莱村事件
- 书名是《个体及集体责任
- 美莱村的大屠杀》
- 然而
- 该书出自哲学家之笔
- 并非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 多年来
- 我一直认为
- 群体的行为层次除了比一般预期更原始及更不成熟之外
- 群体其他的行为模式均与个体大同小异
- 为何如此呢
- 为何群体的行为显著不成熟呢
- 为何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群体的行为不如个体行为呢
- 虽然以上的问题并非我所能回答
- 但我可以肯定
- 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 (注二)从精神病学的用语而言
- 群体不成熟的现象被高估了
- 这是许多原因所致
- 而分工化的问题即是原因之一
- 分工化是群体最大的好处之一
- 群体可以采用个体在效率上无法企及的运作方式
- 通用汽车公司的员工分工为高级主管、设计师、工第五章美莱村屠杀事件II检视群体之恶邪恶心理学具匠、制模匠、装配线工人等
- 使得该公司能大量生产汽车
- 人类高度的生活水准完全建立在分工化的基础±o我之所以具备了写本书的知识及时间
- 也是由于我是社会中的一名专业人员
- 完全倚赖农夫、机械技工、出版商、书商为我谋福祉所致
- 我并不将分工化的本身视为邪恶
- 但另一方面
- 我却笃信
- 你我所处的时代中
- 绝大多数的邪恶则与分工化息息相关
- 因此
- 对于分工化一事
- 培养慎思明辨的怀疑态度乃是当务之急
- 看待分工化应抱持着不信任及防卫的心态
- 分工化借由一些迥异的心理机制
- 助长群体的不成熟
- 且可能导致邪恶之虞
- 此时此刻
- 我只提出善恶良知的分裂这一些心理机制
- 倘若在美莱村事件发牛之际
- 在五角大楼来回踱步的我
- 停下来与负责制造汽油胶化剂的主事者
- 谈论将汽油胶化剂以飞弹形式运往越南的事宜
- 假若我向此人问起战争的道德教训
- 以及他们所从事之活动的寓意
- 他的回答往往会是
- 噢
- 感谢您的关切
- 但恐怕你问错人了
- 我们不是您所要洽询的部门
- 这里是军械处
- 只供应武器
- 不决定武器的使用方式及用处
- 你问的是政策问题
- 应沿着大厅往下走
- 向负责政策的人员询问
- 如果我悉听建议
- 向政策部门提出同样的问题
- 得到的反应可能是
- 据我们所知
- 这其中牵连的层面甚广
- 恐怕不是我们权限范围所能回答
- 本部门只决定战争应如何进行
- 而不管战争进行与否
- 你知道的.军方是执行单位
- 只服从命令
- 这些涉及全局的问题均由白宫决定
- 不在本部门的职位之内
- 你应该向白宫当局请教
- 于是
- 又将问题推给了白宫
- —旦个体在群体中扮演了专业分工的角色
- 个体便易于将道德责任推卸至群体中的其他分子
- 如此一来
- 不仅该个体将会泯灭良心
- 整个群体的良心也会变得支离破碎、稀微至不存在的地步
-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
- 我们将会一再体会这种善恶良知支离破碎的状况
- 简单的事实就是
- 倘若每一个体无法为置身其中的整个群体或组织的行为
- 直接负起责任
- 则群体势将难免失去良心
- 致使邪恶与弊端丛生
- 然而
- 我们距离此理想的路途仍尚遥远
- 且让我们一方面谨记群体的心理不成熟
- 一方面检视美莱村屠杀事件及隐瞒真相这两大互为表里、彼此纠结的罪行
- 尽管隐瞒不像屠杀一般惨无人道
- 但其间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距罢了
- 为何为数如此众多曾参与这一桩凶恶至极之暴行的个体
- 竟无一人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将真相公诸于世
- 隐藏真相是可怕的群体欺瞒行为
- 欺瞒同时是邪恶的征兆、因果及祸根之一
- 截至目前
- 所谈论的一直是个体的欺骗行为
- 现在我们将会把焦点置于整个人类
- 由于巴克特遣部队的士兵集体涉及隐瞒真相
- 因此
- 毋庸置疑
- 他们是欺骗不实的群体
- 在本章结束时
- 我们甚至可以断定
- 至少在那几年越战期间的美国人
- 也是欺骗不实的国民
- 隐藏真相正如任何欺瞒撒谎的行为
- 主要动机均是出f恐惧
- 扣下扳机或下屠杀令而犯下罪行的个体
- 理所当然害怕自己的恶行公诸于世
- 因为一旦真相大白
- 势必难逃军法审判
- 然而
- 为数更多仅只是亲眼目睹恶行的众人
- 为何竟会对莱登豪尔在信中以惨绝人寰字眼
- 加以描述的屠杀事件
- 不发一语呢
- 他们究竟有何畏惧
- 稍微思考群众压力性质的人就能了解
- 身为巴克特遣部队的一分子
- 如果将罪行向团体以外的人揭露
- 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 告发罪行的人势将被贴上背叛者、告密者的标签
- 再也没有比加诸在—个人身上如此这般的标签
- 更令人畏惧的了
- 告密者往往遭谋害
- 如若不然
- 至少将受到排挤
- 对于一般美国人而言
- 被排挤的命运也许并不太可怕
- 大家的反应可能是
- 如果被某一个团体踢出来
- 只要再加人另一个团体就好了
- 但是
- 别忘了
- 军人并非可以自由加人另一个团体
- 必须等到兵期届满才可以退伍
- 逃兵之罪不轻
- 所以
- 除非是当局特别关照
- 否则告密者在军队中便无容身之地
- 除此之外
- 军队也动员其他的方式
- 刻意强化军中群体压力的力量
- 从群体互动一一尤其是从军队团体互动的观点而言.巴克特遣部队的成员来告发群体的罪行
- 不足为奇
- 而最后举发罪行的人
- 在揭露真相的时刻
- 既非巴克特遣部队的一分子
- 也不属于军中的成员
- 更不令人感到讶异
- 然而
- 我隐约察觉
- 美莱村的罪行久久未被举发
- 另有极为重大的原因
- 我并未与涉及该事件的任何个人交谈
- 这纯粹只是我的臆测
- 但由于我确实与那几年参加越战的无数军人谈论
- 因此对于那段期间军队盛行的观念
- 颇为熟悉
- 我深深怀疑
- 巴克特遣部队的成员之所以未招认罪行
- 极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罪
- 他们当然知道自己曾经做了什么事
- 然而是否能够正确判断这些行为的含义及性质
- 则又是截然不同的一回事
- 我怀疑
- 其中许多人甚至不认为自己的行事作为是一种罪行
- 他们未认罪
- 是因为不明白该认哪些罪
- 为什么一个理智的人犯了谋杀罪
- 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杀了人
- 为什么本质上不邪恶的人
- 竟会对于自己参与了大屠杀的恶行浑然不知
- 我将以此问题为核心
- 在稍后讨论个体及群体之恶之间的关系
- 我将循着个体的阶梯
- 向上推展至小团体(巴克特遣部队).再扩增至较大群体的等级来论及邪恶
- 设法回答上述问题
在以上的分析中,行凶者是个人,下命令及执行者也是个人,每一个体的行为最后还是个人的 选择所致。每一位参与美莱村屠杀事件或掩饰恶行的个人,均应受到谴责,就连惟一试图停止大屠 杀持续进行、胆大过人且善良的直升机驾驶员,也因他未能将亲眼目睹的酷刑设法呈报,而难辞其 咎。
截至目前,我们的焦点一直是在邪恶的特定个体,有别于绝大多数的另一类人,也就是我所指 称的非恶人。即使我们认为二分法或多或少失之武断,而主张大恶及毫不邪恶的人之间互有因果关 连,我们仍得面对一个问题:倘若被屠杀的五百多人绝大多数肯定不是邪恶的个体,那么所有参与 屠杀事件的人,可不可能如同美莱村的恐怖灾祸一般凶恶?显而易见的.如欲了解美莱村事件,我 们不能将重点只局限于个体的邪恶及个人的选择。因此,本章所侧重的群体之恶的现象,尽管在许 多方面的与个体之恶颇为类似,但仍然多少有别。个体之恶及群体之恶之间的关系并非崭新的研究 主题,甚至已有专书特别检视美莱村事件,书名是《个体及集体责任:美莱村的大屠杀》。然而, 该书出自哲学家之笔,并非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群体的行为层次除了比一般预期更原始及更不成熟之外,群体其他的行 为模式均与个体大同小异。为何如此呢?为何群体的行为显著不成熟呢?为何从心理学的角度而 言.群体的行为不如个体行为呢?虽然以上的问题并非我所能回答,但我可以肯定,正确的答案不 止一个。(注二)从精神病学的用语而言,群体不成熟的现象被高估了 !这是许多原因所致;而分工 化的问题即是原因之一。
分工化是群体最大的好处之一。群体可以采用个体在效率上无法企及的运作方式。通用汽车公 司的员工分工为高级主管、设计师、工第五章美莱村屠杀事件II检视群体之恶邪恶心理学具匠、制 模匠、装配线工人等,使得该公司能大量生产汽车。人类高度的生活水准完全建立在分工化的基础 ±o我之所以具备了写本书的知识及时间,也是由于我是社会中的一名专业人员,完全倚赖农夫、 机械技工、出版商、书商为我谋福祉所致。我并不将分工化的本身视为邪恶,但另一方面,我却笃 信,你我所处的时代中,绝大多数的邪恶则与分工化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分工化一事,培养慎思 明辨的怀疑态度乃是当务之急,看待分工化应抱持着不信任及防卫的心态。
分工化借由一些迥异的心理机制,助长群体的不成熟,且可能导致邪恶之虞。此时此刻,我只 提出善恶良知的分裂这一些心理机制。倘若在美莱村事件发牛之际,在五角大楼来回踱步的我,停 下来与负责制造汽油胶化剂的主事者,谈论将汽油胶化剂以飞弹形式运往越南的事宜,假若我向此 人问起战争的道德教训,以及他们所从事之活动的寓意,他的回答往往会是:噢!感谢您的关切, 但恐怕你问错人了 !我们不是您所要洽询的部门。这里是军械处,只供应武器,不决定武器的使用 方式及用处。你问的是政策问题,应沿着大厅往下走,向负责政策的人员询问。如果我悉听建议, 向政策部门提出同样的问题,得到的反应可能是:据我们所知,这其中牵连的层面甚广,恐怕不是 我们权限范围所能回答。本部门只决定战争应如何进行,而不管战争进行与否。你知道的.军方是 执行单位,只服从命令,这些涉及全局的问题均由白宫决定,不在本部门的职位之内,你应该向白 宫当局请教。于是,又将问题推给了白宫!
—旦个体在群体中扮演了专业分工的角色,个体便易于将道德责任推卸至群体中的其他分子。 如此一来,不仅该个体将会泯灭良心,整个群体的良心也会变得支离破碎、稀微至不存在的地步。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会一再体会这种善恶良知支离破碎的状况。简单的事实就是,倘若每一 个体无法为置身其中的整个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直接负起责任,则群体势将难免失去良心,致使邪 恶与弊端丛生。然而,我们距离此理想的路途仍尚遥远。
且让我们一方面谨记群体的心理不成熟,一方面检视美莱村屠杀事件及隐瞒真相这两大互为表 里、彼此纠结的罪行。尽管隐瞒不像屠杀一般惨无人道,但其间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距罢了 ! 为何为数如此众多曾参与这一桩凶恶至极之暴行的个体,竟无一人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将真相公诸于 世?
隐藏真相是可怕的群体欺瞒行为。欺瞒同时是邪恶的征兆、因果及祸根之一。截至目前,所谈 论的一直是个体的欺骗行为,现在我们将会把焦点置于整个人类。由于巴克特遣部队的士兵集体涉 及隐瞒真相,因此,毋庸置疑,他们是欺骗不实的群体,在本章结束时,我们甚至可以断定,至少 在那几年越战期间的美国人,也是欺骗不实的国民:
隐藏真相正如任何欺瞒撒谎的行为,主要动机均是出f恐惧。扣下扳机或下屠杀令而犯下罪行 的个体,理所当然害怕自己的恶行公诸于世,因为一旦真相大白,势必难逃军法审判。然而,为数 更多仅只是亲眼目睹恶行的众人,为何竟会对莱登豪尔在信中以惨绝人寰字眼,加以描述的屠杀事 件,不发一语呢?他们究竟有何畏惧?
稍微思考群众压力性质的人就能了解,身为巴克特遣部队的一分子,如果将罪行向团体以外的 人揭露,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告发罪行的人势将被贴上背叛者、告密者的标签。再也没有比加诸在 —个人身上如此这般的标签,更令人畏惧的了 !告密者往往遭谋害,如若不然,至少将受到排挤。 对于一般美国人而言,被排挤的命运也许并不太可怕,大家的反应可能是:如果被某一个团体踢出 来,只要再加人另一个团体就好了!但是,别忘了,军人并非可以自由加人另一个团体,必须等到 兵期届满才可以退伍。逃兵之罪不轻,所以,除非是当局特别关照,否则告密者在军队中便无容身 之地。除此之外,军队也动员其他的方式,刻意强化军中群体压力的力量。从群体互动一一尤其是 从军队团体互动的观点而言.巴克特遣部队的成员来告发群体的罪行,不足为奇;而最后举发罪行 的人,在揭露真相的时刻,既非巴克特遣部队的一分子,也不属于军中的成员,更不令人感到讶异。
然而,我隐约察觉,美莱村的罪行久久未被举发,另有极为重大的原因。我并未与涉及该事件 的任何个人交谈,这纯粹只是我的臆测,但由于我确实与那几年参加越战的无数军人谈论,因此对 于那段期间军队盛行的观念,颇为熟悉。我深深怀疑,巴克特遣部队的成员之所以未招认罪行,极 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罪。他们当然知道自己曾经做了什么事,然而是否能够正 确判断这些行为的含义及性质,则又是截然不同的一回事。我怀疑,其中许多人甚至不认为自己的 行事作为是一种罪行。他们未认罪,是因为不明白该认哪些罪。
为什么一个理智的人犯了谋杀罪,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杀了人?为什么本质上不邪恶的人,竟会 对于自己参与了大屠杀的恶行浑然不知?我将以此问题为核心,在稍后讨论个体及群体之恶之间的 关系。我将循着个体的阶梯,向上推展至小团体(巴克特遣部队).再扩增至较大群体的等级来论及 邪恶,设法回答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