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之恶(35)

在以上的分析中,行凶者是个人,下命令及执行者也是个人,每一个体的行为最后还是个人的 选择所致。每一位参与美莱村屠杀事件或掩饰恶行的个人,均应受到谴责,就连惟一试图停止大屠 杀持续进行、胆大过人且善良的直升机驾驶员,也因他未能将亲眼目睹的酷刑设法呈报,而难辞其 咎。

截至目前,我们的焦点一直是在邪恶的特定个体,有别于绝大多数的另一类人,也就是我所指 称的非恶人。即使我们认为二分法或多或少失之武断,而主张大恶及毫不邪恶的人之间互有因果关 连,我们仍得面对一个问题:倘若被屠杀的五百多人绝大多数肯定不是邪恶的个体,那么所有参与 屠杀事件的人,可不可能如同美莱村的恐怖灾祸一般凶恶?显而易见的.如欲了解美莱村事件,我 们不能将重点只局限于个体的邪恶及个人的选择。因此,本章所侧重的群体之恶的现象,尽管在许 多方面的与个体之恶颇为类似,但仍然多少有别。个体之恶及群体之恶之间的关系并非崭新的研究 主题,甚至已有专书特别检视美莱村事件,书名是《个体及集体责任:美莱村的大屠杀》。然而, 该书出自哲学家之笔,并非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群体的行为层次除了比一般预期更原始及更不成熟之外,群体其他的行 为模式均与个体大同小异。为何如此呢?为何群体的行为显著不成熟呢?为何从心理学的角度而 言.群体的行为不如个体行为呢?虽然以上的问题并非我所能回答,但我可以肯定,正确的答案不 止一个。(注二)从精神病学的用语而言,群体不成熟的现象被高估了 !这是许多原因所致;而分工 化的问题即是原因之一。

分工化是群体最大的好处之一。群体可以采用个体在效率上无法企及的运作方式。通用汽车公 司的员工分工为高级主管、设计师、工第五章美莱村屠杀事件II检视群体之恶邪恶心理学具匠、制 模匠、装配线工人等,使得该公司能大量生产汽车。人类高度的生活水准完全建立在分工化的基础 ±o我之所以具备了写本书的知识及时间,也是由于我是社会中的一名专业人员,完全倚赖农夫、 机械技工、出版商、书商为我谋福祉所致。我并不将分工化的本身视为邪恶,但另一方面,我却笃 信,你我所处的时代中,绝大多数的邪恶则与分工化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分工化一事,培养慎思 明辨的怀疑态度乃是当务之急,看待分工化应抱持着不信任及防卫的心态。

分工化借由一些迥异的心理机制,助长群体的不成熟,且可能导致邪恶之虞。此时此刻,我只 提出善恶良知的分裂这一些心理机制。倘若在美莱村事件发牛之际,在五角大楼来回踱步的我,停 下来与负责制造汽油胶化剂的主事者,谈论将汽油胶化剂以飞弹形式运往越南的事宜,假若我向此 人问起战争的道德教训,以及他们所从事之活动的寓意,他的回答往往会是:噢!感谢您的关切, 但恐怕你问错人了 !我们不是您所要洽询的部门。这里是军械处,只供应武器,不决定武器的使用 方式及用处。你问的是政策问题,应沿着大厅往下走,向负责政策的人员询问。如果我悉听建议, 向政策部门提出同样的问题,得到的反应可能是:据我们所知,这其中牵连的层面甚广,恐怕不是 我们权限范围所能回答。本部门只决定战争应如何进行,而不管战争进行与否。你知道的.军方是 执行单位,只服从命令,这些涉及全局的问题均由白宫决定,不在本部门的职位之内,你应该向白 宫当局请教。于是,又将问题推给了白宫!

—旦个体在群体中扮演了专业分工的角色,个体便易于将道德责任推卸至群体中的其他分子。 如此一来,不仅该个体将会泯灭良心,整个群体的良心也会变得支离破碎、稀微至不存在的地步。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会一再体会这种善恶良知支离破碎的状况。简单的事实就是,倘若每一 个体无法为置身其中的整个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直接负起责任,则群体势将难免失去良心,致使邪 恶与弊端丛生。然而,我们距离此理想的路途仍尚遥远。

且让我们一方面谨记群体的心理不成熟,一方面检视美莱村屠杀事件及隐瞒真相这两大互为表 里、彼此纠结的罪行。尽管隐瞒不像屠杀一般惨无人道,但其间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距罢了 ! 为何为数如此众多曾参与这一桩凶恶至极之暴行的个体,竟无一人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将真相公诸于 世?

隐藏真相是可怕的群体欺瞒行为。欺瞒同时是邪恶的征兆、因果及祸根之一。截至目前,所谈 论的一直是个体的欺骗行为,现在我们将会把焦点置于整个人类。由于巴克特遣部队的士兵集体涉 及隐瞒真相,因此,毋庸置疑,他们是欺骗不实的群体,在本章结束时,我们甚至可以断定,至少 在那几年越战期间的美国人,也是欺骗不实的国民:

隐藏真相正如任何欺瞒撒谎的行为,主要动机均是出f恐惧。扣下扳机或下屠杀令而犯下罪行 的个体,理所当然害怕自己的恶行公诸于世,因为一旦真相大白,势必难逃军法审判。然而,为数 更多仅只是亲眼目睹恶行的众人,为何竟会对莱登豪尔在信中以惨绝人寰字眼,加以描述的屠杀事 件,不发一语呢?他们究竟有何畏惧?

稍微思考群众压力性质的人就能了解,身为巴克特遣部队的一分子,如果将罪行向团体以外的 人揭露,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告发罪行的人势将被贴上背叛者、告密者的标签。再也没有比加诸在 —个人身上如此这般的标签,更令人畏惧的了 !告密者往往遭谋害,如若不然,至少将受到排挤。 对于一般美国人而言,被排挤的命运也许并不太可怕,大家的反应可能是:如果被某一个团体踢出 来,只要再加人另一个团体就好了!但是,别忘了,军人并非可以自由加人另一个团体,必须等到 兵期届满才可以退伍。逃兵之罪不轻,所以,除非是当局特别关照,否则告密者在军队中便无容身 之地。除此之外,军队也动员其他的方式,刻意强化军中群体压力的力量。从群体互动一一尤其是 从军队团体互动的观点而言.巴克特遣部队的成员来告发群体的罪行,不足为奇;而最后举发罪行 的人,在揭露真相的时刻,既非巴克特遣部队的一分子,也不属于军中的成员,更不令人感到讶异。

然而,我隐约察觉,美莱村的罪行久久未被举发,另有极为重大的原因。我并未与涉及该事件 的任何个人交谈,这纯粹只是我的臆测,但由于我确实与那几年参加越战的无数军人谈论,因此对 于那段期间军队盛行的观念,颇为熟悉。我深深怀疑,巴克特遣部队的成员之所以未招认罪行,极 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罪。他们当然知道自己曾经做了什么事,然而是否能够正 确判断这些行为的含义及性质,则又是截然不同的一回事。我怀疑,其中许多人甚至不认为自己的 行事作为是一种罪行。他们未认罪,是因为不明白该认哪些罪。

为什么一个理智的人犯了谋杀罪,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杀了人?为什么本质上不邪恶的人,竟会 对于自己参与了大屠杀的恶行浑然不知?我将以此问题为核心,在稍后讨论个体及群体之恶之间的 关系。我将循着个体的阶梯,向上推展至小团体(巴克特遣部队).再扩增至较大群体的等级来论及 邪恶,设法回答上述问题。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