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序请付予关怀
- 谨慎以对本书颇具威胁性
- 我之所以要写
- 是因为我想有人需要它
- 我相信
- 本书可以达到全面的治疗效果
- 然而
- 我也是抱着惶恐、戒慎之心来执笔
- 因为本书可能造成伤害一一使某些读者陷入阵阵痛苦
- 搞不好更糟…有些人还可能滥用书中的内容去伤害他人
- 我曾经事先询问判断力与操守都很不错的读者
- “您认为本书中所探讨的人性之恶.算不算不道德
- ”他们全都不以为然
- 其中某人还补充说道
- 我们教堂里曾有人说
- 就连圣母玛利亚也能让人产生性幻想哩
- 尽管这样直截了当、简洁有力的反应颇切合实际
- 但我还是不太放心
- 倘若本书造成任何的伤害
- 谨此对我的读者以及社会大众致歉
- 同时
- 也恳请各位小心应付、谨慎以对
- 所谓小心应付、谨慎以对
- 其中也包括付出爱心
- 如果本书揭开了你内心的伤痛
- 请一定要宽窖自己~爱自己
-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邻詹心怀不善.也请你以噩曩的胸怀及爱心曹待他们
- 所以.务必小心应付用您全心全意的关怀
- 邪恶的人易生恨
- 但请切记
- 圣奥古斯汀saintAugusitine告诫世人
- 要憎恨罪恶
- 爱有罪的人
- 一旦真正因此而看清邪恶之人
- 那么“上帝的恩典就会降临己身”
- 将某些人贴上邪恶的标签时
- 我是用极度严苛的价值标准
- 我所信靠的主说
- “你们不要论断人
- 免得你们被论断
- "
- 这一段话经常被引述.然而主耶稣不是要我们永远不可以评断邻居
- 他还继续说道
-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
-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 然后才能看得清楚
- 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 耶稣是要我们极度的小心
- 以伟大的爱心来论断他人
- 而所谓的小心与爱心
- 都是先从自我论断开始
- 若不能先正视人性之恶
- 就无法针对人性之恶对症下药
- 面对人性之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 不少人认为我的前一本书…《心灵地图》TheRoadLessTraveled是一本佳作
- 它可不是一本好书
- 而是探讨人性的黑暗面
- 绝大部分攸关人类社会中最坏的分子一一也就是我老实不客气指称为邪恶的那一群
- 对这些人下判断有其必要
- 本文的主旨即是要阐明
- 这些特殊的对象及一般的人性之恶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 不能只是抽象讨论
- 只谈哲理
- 而应讲究科学
- 为了切实力行
- 我们就一定得愿意作评断
- 至于提出批判可能酿成的危险
- 我将在本书最后一章的开端详加讨论
- 但首先
- 我要各位谨记于心
- 除非我们能事先自我批判及自我治疗
- 否则就无法万无一失地论断别人
- 化解人性之恶的战争
- 往往是从家庭着手
- 而净化自己的心灵
- 一直是人类所持有最强而有力的武器
- 这本书之所以是高难度之作.原因众多
- 最主要还是因为整个过程仍属现在进行时
- 我还未看尽人性之恶
- 我还在学
- 事实上
- 我仍在起步的阶段
- 书中第二章之所以定名为“邪恶心理学的雏形”
- 乃是邪恶还未归纳出足以夸称为心理学的具体科学知识
- 因此
- 容我再提醒各位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事实上
- 本书的宗旨
- 就是要引发大家针对现阶段世人对于本书所述的主题认知不明
- 表示不满
- 先前我曾指出耶稣基督是我的救主.许多年来
- 从僭懂成为佛教徒及涉猎回教的神秘教义之后,我终于在一九八零年
- 四十三岁时
- 接受不分派别的受洗仪式
- 决志成为基督徒
- 当时
- 我已写本书多年
- 在写作的过程中.上帝曾一度让我为“基督徒的偏见”而道歉辩解
- 如今我不再辩白
- 不再让自己陷入彼时所称的偏见之中
- 此外.我也不想掩饰我的基督徒身份
- 事实上
- 我也办不到
- 成为基督徒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
- 我希望
- 能因此使本书的内容更具说服力
- 也更完整
- 但是我担心如果我的基督徒形象太过明显.会让某些读者产生不必要的偏见
- 因此.也请各位小心这一点
- 从几世纪前至今
- 大恶魔总是名义上空有基督徒的身份
- 假基督之名行事
- 在现世
- 基督教会虽不可或缺
- 然而即使具有守护的作用
- 弊端却显然层出不穷
- 我真的要为现世基督教会,以及我个人的罪
- 致歉赔罪
- 圣战及异端镇压与基督无关
- 战争、苦难、迫害与基督不相干
- 傲慢、复仇也与基督毫无牵扯
- 在圣经中
- 耶稣第一次调示群众
- 所说第一句话就是
- 虚心的人有福了
- 有福者绝非傲慢的人
- 而耶稣垂死之际
- 仍要求赦免谋害他的人
- 圣泰瑞莎SaintTheresa修女曾在给她姊妹的信中写道
- “若你愿意平静地忍受痛苦的试炼
- 那么你就是让主耶稣基督有一愉悦喜乐容身之地的人
- ”界定“真正的基督徒”是件危险的事
- 但是如果我不得不下定义.那么真正的基督徒应是让主耶稣有一愉悦喜乐容身之地的人
- 约有数以万计每周日上基督教会傲礼拜的人
- 丝毫不愿意在痛苦之境.平心静气地自处
- 因此.他们并不是让主耶稣基督有一愉悦喜乐容身之地的人
- 相反的.却有上百万位印度教徒、佛教徒、回教徒、犹太教徒、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
- 愿意忍受上述的试炼
- 本书绝无冒犯后者之意
- 但却有不少地方可能冒犯了前者
- 本书每一个案的细节
- 均经过我多方更改
- 尽管诚信无欺与精密准确是精神治疗及科学的基础.但是本书仍具完整的价值丨且对于隐私权保护的重视更胜于坦白揭露不相关的细节
- 因此
- 纯粹主义者purist可能不信任我的资料
- 另一方面.若有读者以为认识书中的某位病患
- 那么你可能是搞错了
- 可是
- 各位一定认得不少人的个性特征
- 与书中所描述的患者并无二致
- 这是因为经过我的判断之后.所有修正后的个案细节均未严重扭曲人性动力学的现况
- 基于这种人性动力学的共通性
- 以及世人有必要加强对于人性动力学慎思明辨的能力
- 就是我之所以写本书的原因
- 史考特•派克
- 于康乃狄克州新普斯顿市
作者序
请付予关怀,谨慎以对
本书颇具威胁性。
我之所以要写,是因为我想有人需要它。我相信,本书可以达到全面的治疗效果。
然而,我也是抱着惶恐、戒慎之心来执笔。因为本书可能造成伤害一一使某些读者陷入阵阵痛 苦。搞不好更糟…有些人还可能滥用书中的内容去伤害他人。
我曾经事先询问判断力与操守都很不错的读者:“您认为本书中所探讨的人性之恶.算不算不 道德?”他们全都不以为然,其中某人还补充说道:我们教堂里曾有人说:就连圣母玛利亚也能让 人产生性幻想哩!
尽管这样直截了当、简洁有力的反应颇切合实际,但我还是不太放心。倘若本书造成任何的伤 害,谨此对我的读者以及社会大众致歉。同时,也恳请各位小心应付、谨慎以对。
所谓小心应付、谨慎以对,其中也包括付出爱心。如果本书揭开了你内心的伤痛。请一定要宽 窖自己~爱自己。如果有一天你发觉邻詹心怀不善.也请你以噩曩的胸怀及爱心曹待他们。所以.务 必小心应付 用您全心全意的关怀!
邪恶的人易生恨,但请切记,圣奥古斯汀saint Augusitine告诫世人:要憎恨罪恶,爱有罪的 人。一旦真正因此而看清邪恶之人。那么“上帝的恩典就会降临己身”。
将某些人贴上邪恶的标签时,我是用极度严苛的价值标准,我所信靠的主说:“你们不要论断 人,免得你们被论断。"这一段话经常被引述.然而主耶稣不是要我们永远不可以评断邻居。他还 继续说道:“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 刺。耶稣是要我们极度的小心,以伟大的爱心来论断他人。而所谓的小心与爱心,都是先从自我论 断开始。
若不能先正视人性之恶,就无法针对人性之恶对症下药!面对人性之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不少人认为我的前一本书…《心灵地图》The Road Less Traveled是一本佳作。它可不是一本好书, 而是探讨人性的黑暗面;绝大部分攸关人类社会中最坏的分子一一也就是我老实不客气指称为邪恶 的那一群。对这些人下判断有其必要。本文的主旨即是要阐明:这些特殊的对象及一般的人性之恶 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不能只是抽象讨论,只谈哲理,而应讲究科学。为了切实力行。我们 就一定得愿意作评断。至于提出批判可能酿成的危险,我将在本书最后一章的开端详加讨论,但首
先,我要各位谨记于心:除非我们能事先自我批判及自我治疗,否则就无法万无一失地论断别人。 化解人性之恶的战争,往往是从家庭着手。而净化自己的心灵,一直是人类所持有最强而有力的武器。
这本书之所以是高难度之作.原因众多,最主要还是因为整个过程仍属现在进行时。我还未看 尽人性之恶,我还在学;事实上,我仍在起步的阶段。书中第二章之所以定名为“邪恶心理学的雏 形”,乃是邪恶还未归纳出足以夸称为心理学的具体科学知识。因此,容我再提醒各位:尽信书不 如无书。事实上,本书的宗旨,就是要引发大家针对现阶段世人对于本书所述的主题认知不明,表 示不满。
先前我曾指出耶稣基督是我的救主.许多年来,从僭懂成为佛教徒及涉猎回教的神秘教义之后, 我终于在一九八零年,四十三岁时,接受不分派别的受洗仪式,决志成为基督徒。当时,我已写本 书多年。在写作的过程中.上帝曾一度让我为“基督徒的偏见”而道歉辩解。如今我不再辩白,不 再让自己陷入彼时所称的偏见之中。
此外.我也不想掩饰我的基督徒身份。事实上,我也办不到。成为基督徒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 我希望。能因此使本书的内容更具说服力,也更完整。
但是我担心如果我的基督徒形象太过明显.会让某些读者产生不必要的偏见。因此.也请各位 小心这一点。从几世纪前至今,大恶魔总是名义上空有基督徒的身份,假基督之名行事。在现世, 基督教会虽不可或缺,然而即使具有守护的作用,弊端却显然层出不穷。我真的要为现世基督教会, 以及我个人的罪,致歉赔罪。
圣战及异端镇压与基督无关;战争、苦难、迫害与基督不相干;傲慢、复仇也与基督毫无牵扯。 在圣经中,耶稣第一次调示群众,所说第一句话就是:虚心的人有福了 !有福者绝非傲慢的人,而 耶稣垂死之际,仍要求赦免谋害他的人。
圣泰瑞莎Saint Theresa修女曾在给她姊妹的信中写道:“若你愿意平静地忍受痛苦的试炼,那 么你就是让主耶稣基督有一愉悦喜乐容身之地的人。”界定“真正的基督徒”是件危险的事,但是 如果我不得不下定义.那么真正的基督徒应是让主耶稣有一愉悦喜乐容身之地的人。约有数以万计 每周日上基督教会傲礼拜的人,丝毫不愿意在痛苦之境.平心静气地自处,因此.他们并不是让主 耶稣基督有一愉悦喜乐容身之地的人。相反的.却有上百万位印度教徒、佛教徒、回教徒、犹太教 徒、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愿意忍受上述的试炼。本书绝无冒犯后者之意,但却有不少地方可能 冒犯了前者。
本书每一个案的细节,均经过我多方更改。尽管诚信无欺与精密准确是精神治疗及科学的基 础.但是本书仍具完整的价值丨且对于隐私权保护的重视更胜于坦白揭露不相关的细节。因此,纯 粹主义者purist可能不信任我的资料。另一方面.若有读者以为认识书中的某位病患,那么你可能 是搞错了!可是,各位一定认得不少人的个性特征,与书中所描述的患者并无二致。这是因为经过 我的判断之后.所有修正后的个案细节均未严重扭曲人性动力学的现况。基于这种人性动力学的共 通性,以及世人有必要加强对于人性动力学慎思明辨的能力,就是我之所以写本书的原因。
史考特•派克,于康乃狄克州新普斯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