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们一般学中医的人,都会知道最基本的什么「大喜伤心、大恐伤肾、大怒伤肝、大悲伤肺、忧思伤脾」……之类的江湖俗话。可是,我们拿来筛选一个人「有没有情志问题」的标准到底在哪里?
当一个人没有大喜、大恐、大悲……这种种情绪的时候,这个人是不是就算是没有情志问题了?这个人的疾病是不是就可以不要考虑心理因素?
而且不少老师在教这个的时候,每一种情志前面,还要刻意加个「大」字,好像小喜小悲就不伤一样?
我倒觉得,从我遇过的一些经验来说,不少隐隐约约的小情绪,搞到蚂蚁咬死象的例子,还真不少。
如果只是「没有激烈的情绪大刺激、大波动」,我们就说一个人「没有情志问题」的话,我会觉得,这样的标准太松了。
而且,「情志」在《黄帝内经》里讲得很单纯,就五种。但,这五种,只是依据五行的调性,提出的一种类似「提纲」的东西,其实,与它同质的情动模式,可以展现的花样是非常多的。
所以我想要重新定义一下所谓的伤肝、伤肾……这样的情感或者心理运作,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然后再来谈一谈疾病跟情志的互动关系。
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以属性来讲分别是木、火、土、金、水,我们说五脏跟六腑不一样的地方,是五脏藏精、五脏藏神,这是五脏有而六腑没有的。
脏者「藏」也,肝脏里面所藏的某种精神能量,我们称之为「魂」,而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人类的五种精神能量是和五脏共鸣的。
然后,又有五种情志,是会伤害这五个脏的,伤肝的是怒、伤心的是喜、伤脾的是思、伤肺的是悲、伤肾的是恐。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说:「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这些情绪会侵吞一个脏,都是五脏「虚」了才会发生的现象,五脏中所藏的「神」:「神魂意魄志」是正面的力量,「喜怒思悲恐」是负面的东西,这两者是呈反比的对立之物,希望大家不会搞混。
我不晓得各位看到这样子的五行五脏和五种情志的对应,会不会觉得「蛮不能信赖的」?各位看到这种「想事情会伤脾」、「高兴会伤心」这些说法的时候,会不会有「没什么真实感」的感觉?是不是还是会有所怀疑:「这之间果真有什么关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