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阶段并不只是构思自己想要的事物、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 更重要的是培育创造的种子
- 培育创造种子的方法是
- 选择你想要创造的结果
- 在作这种选择时
- 势必要动员平时不太用的到的大量能量以及资源
- 人们往往没有将选择的重心摆在结果上
- 以至所做的选择经常无法达成预期效果
- 点菜的学问我经常和一位同事共进午餐
- 通常我打开菜单后
- 只需花十几二十秒的时间就可以决定点什么菜
- 这位同事则以一副学者的态度
- 认真地研究起菜单
- 害得服务生往往必须多跑一趟
- 有一天
- 他问我如何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决定要吃什么
- 我就将秘诀告诉了他
- 数年前
- 我曾在餐厅里学习如何做决定
- 那时我会打开菜单
- 然后很快的选出一项餐点
- 在初期试验阶段
- 我对点来的食物时而惊喜
- 时而失望
- 长期下来
- 我学会如何让眼神集中在合适的餐点上
- 并立即下决定
- 一但决定后
- 我会再次研究整份菜单
- 以判断决定是否恰当
- 其结果是
- 几乎每次都对
- 久而久之
- 自然学会如何将焦点集中在我想要的食物上
- 并且充满信心的点菜
- 然后准备好好享受一番
- 我问他是如何决定的
- 他说
- 他很仔细地研究每道菜
- 然后相互比较
- 如果菜单上的菜式琳琅满目的话
- 他就得花上一段时间
- 他必须仔细阅读菜单上的每一个细节
- 以确定不会漏失她想吃的菜
- 谈着谈着
- 我们又发现到
- 在生活中他也经常运用同样的方式做决定
- 他并不是把注意力直接集中在想要的事物上
- 而是衡量所有可能的选择
- 当你不想错失某些可能是非好的机会时
- 势必会变得犹豫不决
- 这位朋友对于我在餐厅里化繁为简的方法深感兴趣
- 亲自试验后
- 觉得这个方法对他也有用
- 如今他发现自己的眼神已能很快地集中到想要的那道菜上
- 当他将这道菜与其他的菜比较时
- 也发现自己的选择往往是正确的
- 后来他很得意的跟我说
- 他省了自己和别人不少时间
- 现在他有更多时间去好好享用午餐了
- 这是一项小小的胜利
- 但是小小的胜利往往是大胜利的前奏
- 二十世纪的伟大作曲家施托克豪森
- 曾经针对作曲的特性提出以下的评论
- 作曲最令人惊讶的是
- 你可以随心所欲安排音调、音符和音节
- 这些安排都不会改变音乐之声、音乐之意境
- 但是在做这些决定时你学会了如何坚定立场
- 在练习做选择的同时
- 你也开始培养做正确选择的直觉
- 也就是一眼就看出什么才是你想要的事物的直觉
- 假设有一个人始终逃避做任何决定
- 另一个人则意在掌握自行判断的机会
- 并学习什么是正确或错误的决定
- 你认为哪一位有较高的成功机率
- 选择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
- 需要不断地练习
- 磨练的机会越多
- 所做的选择就越正确
- 我们可以从小地方、低风险性的选择进行练习
- 下一次你到餐厅用餐时可以练习迅速的决定你要点的菜
- 我想最糟的状况也不过是想叫豌豆
- 却叫了豆荚
- 学习永远不会太晚传统教育中
- 学习如何选择经常受到忽视
- 从事教育者都怀疑
- 如果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的话
- 可能都不会选择父母师长要他们选择的东西
- 学生会选择留在学校吗
- 学生会选择做功课吗
- 而选择做好学生、让别人控制他们的时间
- 更是不可能的事
- 有些老师认为
- 让学生知道他们未来的选择极其有限
- 这样的做法是在为他们将来的日子铺路
- 这些老师实际上所交到的就是“如何妥协”--学习如何与你不喜欢的事物共处
- 因为社会上这类的事物比比皆是
- 这里所隐含的假设就是
- 你无法创造你真正想要的事物
- 选择是创造过程的重要部分
- 你不但要选择你想创造的事物
- 还要做一连串有关行动、试验、价值观、优先次序、阶级意识
- 以及如何进一步支持你所有努力的策略性选择
- 因为创造是一种艺术
- 所以能让能讲的只是一个大概
- 他系没有公式可循
- 也没有一定的原则
- 创造原本就是随机发展、不断“编造”的过程
- 学习从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
- 学习如何有所突破
- 长期下来
- 你会发展出个人独特的创造过程
- 并增强自己的直觉
- 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才符合个人最佳利益
- 在学校和家庭里
- 我们很少注意培养子女选择的能力
- 因此若看到年轻人滥用药物、性泛滥、自杀与社会隔离、对未来彷徨
- 一点不足为奇
- 若缺少选择的经验
- 心中真正想要的结果必定总是屈服于眼前的需要
- 看电视比做家庭作业简单多了
- 嗑药也确实比体验生活的复杂性容易
- 沉溺于不安全的性生活与回应短暂的意识冲动
- 比起认真考虑生活的目标
- 理是不花脑筋的易事
- 某些选择确实比其他选择好得多
- 当“选择”成为教育主题时
- 我们应开始预作准备
- 让我们的下一代得以创造自己的未来
- 而不是让他们的未来在反抗只顺应中
- 无可奈何地被消磨殆尽
- 学习永远不会太迟
- 即使以往你老是像无头苍蝇般胡乱选择
- 今后拟任可学习策略性的做选择
- 毕竟
- 是你在做选择
- 作出让自己更没效率的选择
- 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萌芽阶段并不只是构思自己想要的事物、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培育创造的种子。
培育创造种子的方法是,选择你想要创造的结果。
在作这种选择时,势必要动员平时不太用的到的大量能量以及资源。
人们往往没有将选择的重心摆在结果上,以至所做的选择经常无法达成预期效果。
点菜的学问
我经常和一位同事共进午餐。通常我打开菜单后,只需花十几二十秒的时间就可以决定点什么菜。这位同事则以一副学者的态度,认真地研究起菜单,害得服务生往往必须多跑一趟。有一天,他问我如何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决定要吃什么。我就将秘诀告诉了他。
数年前,我曾在餐厅里学习如何做决定。那时我会打开菜单,然后很快的选出一项餐点。在初期试验阶段,我对点来的食物时而惊喜,时而失望。长期下来,我学会如何让眼神集中在合适的餐点上,并立即下决定。一但决定后,我会再次研究整份菜单,以判断决定是否恰当。其结果是,几乎每次都对。久而久之,自然学会如何将焦点集中在我想要的食物上,并且充满信心的点菜,然后准备好好享受一番。
我问他是如何决定的。
他说,他很仔细地研究每道菜,然后相互比较。如果菜单上的菜式琳琅满目的话,他就得花上一段时间。他必须仔细阅读菜单上的每一个细节,以确定不会漏失她想吃的菜。
谈着谈着,我们又发现到,在生活中他也经常运用同样的方式做决定。他并不是把注意力直接集中在想要的事物上,而是衡量所有可能的选择。
当你不想错失某些可能是非好的机会时,势必会变得犹豫不决。
这位朋友对于我在餐厅里化繁为简的方法深感兴趣。亲自试验后,觉得这个方法对他也有用。如今他发现自己的眼神已能很快地集中到想要的那道菜上。当他将这道菜与其他的菜比较时,也发现自己的选择往往是正确的。后来他很得意的跟我说,他省了自己和别人不少时间,现在他有更多时间去好好享用午餐了。
这是一项小小的胜利。但是小小的胜利往往是大胜利的前奏。
二十世纪的伟大作曲家施托克豪森,曾经针对作曲的特性提出以下的评论:
作曲最令人惊讶的是,你可以随心所欲安排音调、音符和音节。这些安排都不会改变音乐之声、音乐之意境,但是在做这些决定时你学会了如何坚定立场。
在练习做选择的同时,你也开始培养做正确选择的直觉,也就是一眼就看出什么才是你想要的事物的直觉。假设有一个人始终逃避做任何决定,另一个人则意在掌握自行判断的机会,并学习什么是正确或错误的决定,你认为哪一位有较高的成功机率?
选择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需要不断地练习。磨练的机会越多,所做的选择就越正确。我们可以从小地方、低风险性的选择进行练习。下一次你到餐厅用餐时可以练习迅速的决定你要点的菜。我想最糟的状况也不过是想叫豌豆,却叫了豆荚。
学习永远不会太晚
传统教育中,学习如何选择经常受到忽视。从事教育者都怀疑,如果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的话,可能都不会选择父母师长要他们选择的东西。学生会选择留在学校吗?学生会选择做功课吗?而选择做好学生、让别人控制他们的时间,更是不可能的事。
有些老师认为,让学生知道他们未来的选择极其有限,这样的做法是在为他们将来的日子铺路。这些老师实际上所交到的就是“如何妥协”–学习如何与你不喜欢的事物共处,因为社会上这类的事物比比皆是。
这里所隐含的假设就是,你无法创造你真正想要的事物。
选择是创造过程的重要部分。你不但要选择你想创造的事物,还要做一连串有关行动、试验、价值观、优先次序、阶级意识,以及如何进一步支持你所有努力的策略性选择。
因为创造是一种艺术,所以能让能讲的只是一个大概。他系没有公式可循,也没有一定的原则。创造原本就是随机发展、不断“编造”的过程;学习从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学习如何有所突破。长期下来,你会发展出个人独特的创造过程,并增强自己的直觉,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才符合个人最佳利益。
在学校和家庭里,我们很少注意培养子女选择的能力,因此若看到年轻人滥用药物、性泛滥、自杀与社会隔离、对未来彷徨,一点不足为奇。若缺少选择的经验,心中真正想要的结果必定总是屈服于眼前的需要。看电视比做家庭作业简单多了;嗑药也确实比体验生活的复杂性容易;沉溺于不安全的性生活与回应短暂的意识冲动,比起认真考虑生活的目标,理是不花脑筋的易事。
某些选择确实比其他选择好得多。当“选择”成为教育主题时,我们应开始预作准备,让我们的下一代得以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让他们的未来在反抗只顺应中,无可奈何地被消磨殆尽。
学习永远不会太迟。即使以往你老是像无头苍蝇般胡乱选择,今后拟任可学习策略性的做选择。毕竟,是你在做选择,作出让自己更没效率的选择,实在有点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