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效的各种药石(21)

  • 滥用罪恶感那会不会有罪恶感呢
  • 罪恶感常被用作冲突的借口
  • 以迫使自己采取行动
  • 心理学家梅(RolloMay)曾写道
  • “如果不表达自己的意愿
  • 如果不倾听自己的灵命
  • 就是背叛了自己
  • ”不倾听自己就是背叛
  • 不表达自己的意愿就是背叛
  • 人类的“自由意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 为什么你有义务表达自己
  • 当你因罪恶感而迫使自己采取某些行动时
  • 你对自己的真诚度又有多少
  • 这已非关选择
  • 而变成了一种压迫
  • 同样地
  • 路加(HelenLuke)曾在《女性、地球和灵命》(WomanEarthandSpirit)一书中写道
  • 全心全意过独特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的功课
  • 不是为了追求自我的改进
  • 也不是为了拯救社会、世界
  • 而是因为若要对自己真诚的话
  • 我们别无选择
  • 如果我们别无选择的话
  • 怎么能让人全心以赴呢
  • 我认为全心以赴是一种选择
  • 而不是义务
  • 这种想法在当今社会里非常普遍
  • 整个社会充满着陈腔滥调以及励志警示的座右铭
  • 其实许多就是为了操纵人们去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 他们所持的想法是这样的
  • 如果不是解决问题方法的一部分
  • 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 这句话在六、七〇年代非常流行
  • 看似发人深省
  • 不管你采取什么行动
  • 你都一定会与冲突牵连在一起
  • 阿律提(SilvanoArieti)曾在其著作《创造》(Creativity)中提及
  • 创造力是人类从刻板式回应
  • 以及无可奈何的选择束缚中
  • 解脱出来的一种主要方式
  • 这里
  • 为解脱刻板式的回应以及无可奈何的选择
  • 创造力亦成为一项采取的行动
  • 同样的
  • 这种行动也是针对冲突而来
  • 无数人试着将创造力当成一种治愈的手段
  • 而且效果似乎还不错
  • 但你将会发现
  • 在类似的基础上
  • 要创造自己认为真正重要的事物将非常困难
  • 许多有关人性发展的概念里
  • 充满了类似冲突操纵的策略
  • 我想这纯然是出于市场行销的考量
  • 在潜在客户的脑海中先创造一种必须性
  • 造成一种非如此不可的假象
  • 似乎在此之外
  • 别无其他的选择余地
  • 但冲突操纵策略无法引导人性的发展
  • 只会造成更偏激的做法
  • 许多人虽然很有心想做一些改变、一些成长
  • 倒头来却落得一场空
  • 原因出在冲突操纵的结构
  • 根本就不会造成任何的改变
  • 许多公益团体在筹集资金时
  • 经常成功地运用了冲突操纵的策略
  • 这些团体都采用相同的公式
  • 虽然操纵的手腕不一
  • 有的是透过恐惧
  • 有的则是激起罪恶感和利用同情心
  • 对抗癌症的团体处心积虑地想在你的脑海中
  • 烙上一副患癌症的影像
  • 让你心存恐惧地去戒烟或服用其他食物
  • 电台和电视上的福音讲座
  • 传福音者描述作奸犯科的后果
  • 目的就是要你心怀戒慎
  • 而从善如流
  • 有时确实能收到效果
  • 环境团体则宣扬酸雨和污染河流所造成的残败景象
  • 让你心畏惧而支持他们的环保诉求
  • 另一方面
  • 企业界和政府官员则提出高涨的失业率和经济不景气
  • 让你转而支持政府的政策
  • 从事道德重整活动的人
  • 为了要你对他们的候选人投下一票
  • 不惜将公职人员非道德与不爱国的一面呈现在你面前
  • 救济单位为了得到你的支持
  • 利用你的罪恶感与同情心
  • 让你看那些骨瘦如柴的儿童忍饿受冻的画面
  • 主张平等权利的组织则大肆宣扬不公平、种族主义、仇恨、性别歧视
  • 以及偏见等情势
  • 以激发你的罪恶感
  • 获得你的支持
  • 被屠杀的鲸鱼、海豹以及其他野生动物
  • 则是保护濒临绝种动物组织最常用的影像
  • 目的不外乎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和罪恶感
  • 以出资支持他们的理念
  • 弄巧成拙这其中的矛盾是
  • 常这些团体在运用冲突操纵的策略时
  • 其所传达的意象
  • 经常与他们想在这世上创造的景象相反
  • 而我们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个悲剧是
  • 立意良好的人们经常在他们实在不愿见其发生的景象上
  • 花费大把精力
  • 人们常常利用各种冲突操纵策略
  • 试图改变一些恶习
  • 诸如
  • 饮食过度、酗酒、吸毒、赌博、抽烟等等
  • 所采取的策略虽有所不同
  • 但所依循的步骤仍然相同
  • 冲突操纵策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加强冲突
  • 要打破恶习
  • 第一步就是要想象你的恶习会带来恐怖的负面结果
  • 第二步则是采取行动
  • 以舒缓第一步骤所造成的的情绪性冲突
  • 此步骤所采取的行动就是
  • 停止或减缓想要戒除的恶习
  • 诸如
  • 酗酒、过度进食、吸毒等
  • 许多专家都知道克服这些恶习的努力
  • 到头来总是无效
  • 上瘾的人仍然会恢复原先想要戒除的恶习
  • 但这些专家并不知道这是冲突操纵策略在作祟
  • 以及结构的作用使得这种策略永远不会成功
  • 上瘾者在第二个步骤暂时戒除的恶习
  • 将使得第一个步骤遭遇的冲突稍获减缓
  • 然而
  • 阻力最小之路将引导他们回到原来的恶习
  • 为了避免失败的例子一再重演
  • 运用冲突操纵策略的行家只好略施小计
  • 让冲突持续其张力
  • 于是第一个步骤不断重复
  • 酗酒者相互告诫对方自己永远是个酒鬼
  • 而且一再提醒自己随时可能恢复伺机而动的酗酒习惯
  • 同样地
  • 才加戒除饮食过度课程的人们也不断自我告诫说
  • 自己是多么无力与缺乏自制力
  • 必须竭尽所能地监控自己
  • 他们被告知
  • 若不这么做的话
  • 就会回复饮食过度的恶习
  • 反抗——顺应导向的人假设力量存在于环境之中
  • 仿佛上瘾者必须在继续上瘾
  • 或不断地采取冲突操纵模式之间做一选择
  • 若选择后者
  • 上瘾者为了戒除酗酒、赌博饮食过度等恶习
  • 持续加重自己的情绪性冲突
  • 如果上瘾者的选择只有两种
  • 那么冲突操纵策略当然是较好的一种
  • 因为大多数恶习会对身体或心理直接造成不良的影响
  • 但是不管有没有酗酒、吸烟或饮食过度的习惯
  • 运用冲突操纵策略并不会改变上瘾者生命的底层结构

滥用罪恶感

那会不会有罪恶感呢?罪恶感常被用作冲突的借口,以迫使自己采取行动。心理学家梅(Rollo May)曾写道:“如果不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不倾听自己的灵命,就是背叛了自己。”不倾听自己就是背叛?不表达自己的意愿就是背叛?人类的“自由意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你有义务表达自己?当你因罪恶感而迫使自己采取某些行动时,你对自己的真诚度又有多少?这已非关选择,而变成了一种压迫。

同样地,路加(Helen Luke)曾在《女性、地球和灵命》(Woman Earth and Spirit)一书中写道:

全心全意过独特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的功课。不是为了追求自我的改进,也不是为了拯救社会、世界,而是因为若要对自己真诚的话,我们别无选择。

如果我们别无选择的话,怎么能让人全心以赴呢?我认为全心以赴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义务。这种想法在当今社会里非常普遍。整个社会充满着陈腔滥调以及励志警示的座右铭。其实许多就是为了操纵人们去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他们所持的想法是这样的:

如果不是解决问题方法的一部分,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这句话在六、七〇年代非常流行,看似发人深省。不管你采取什么行动,你都一定会与冲突牵连在一起。

阿律提(Silvano Arieti)曾在其著作《创造》(Creativity)中提及:

创造力是人类从刻板式回应,以及无可奈何的选择束缚中,解脱出来的一种主要方式。

这里,为解脱刻板式的回应以及无可奈何的选择,创造力亦成为一项采取的行动。同样的,这种行动也是针对冲突而来。无数人试着将创造力当成一种治愈的手段,而且效果似乎还不错;但你将会发现,在类似的基础上,要创造自己认为真正重要的事物将非常困难。许多有关人性发展的概念里,充满了类似冲突操纵的策略。我想这纯然是出于市场行销的考量。在潜在客户的脑海中先创造一种必须性,造成一种非如此不可的假象;似乎在此之外,别无其他的选择余地。但冲突操纵策略无法引导人性的发展,只会造成更偏激的做法。许多人虽然很有心想做一些改变、一些成长,倒头来却落得一场空。原因出在冲突操纵的结构,根本就不会造成任何的改变。

许多公益团体在筹集资金时,经常成功地运用了冲突操纵的策略。这些团体都采用相同的公式,虽然操纵的手腕不一,有的是透过恐惧,有的则是激起罪恶感和利用同情心。

对抗癌症的团体处心积虑地想在你的脑海中,烙上一副患癌症的影像,让你心存恐惧地去戒烟或服用其他食物。

电台和电视上的福音讲座,传福音者描述作奸犯科的后果,目的就是要你心怀戒慎,而从善如流。有时确实能收到效果。

环境团体则宣扬酸雨和污染河流所造成的残败景象,让你心畏惧而支持他们的环保诉求。另一方面,企业界和政府官员则提出高涨的失业率和经济不景气,让你转而支持政府的政策。

从事道德重整活动的人,为了要你对他们的候选人投下一票,不惜将公职人员非道德与不爱国的一面呈现在你面前。

救济单位为了得到你的支持,利用你的罪恶感与同情心,让你看那些骨瘦如柴的儿童忍饿受冻的画面。

主张平等权利的组织则大肆宣扬不公平、种族主义、仇恨、性别歧视,以及偏见等情势,以激发你的罪恶感,获得你的支持。

被屠杀的鲸鱼、海豹以及其他野生动物,则是保护濒临绝种动物组织最常用的影像,目的不外乎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和罪恶感,以出资支持他们的理念。

弄巧成拙

这其中的矛盾是,常这些团体在运用冲突操纵的策略时,其所传达的意象,经常与他们想在这世上创造的景象相反。而我们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个悲剧是,立意良好的人们经常在他们实在不愿见其发生的景象上,花费大把精力。

人们常常利用各种冲突操纵策略,试图改变一些恶习,诸如:饮食过度、酗酒、吸毒、赌博、抽烟等等。所采取的策略虽有所不同,但所依循的步骤仍然相同。

冲突操纵策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加强冲突。要打破恶习,第一步就是要想象你的恶习会带来恐怖的负面结果。第二步则是采取行动,以舒缓第一步骤所造成的的情绪性冲突。此步骤所采取的行动就是,停止或减缓想要戒除的恶习,诸如:酗酒、过度进食、吸毒等。

许多专家都知道克服这些恶习的努力,到头来总是无效;上瘾的人仍然会恢复原先想要戒除的恶习。但这些专家并不知道这是冲突操纵策略在作祟,以及结构的作用使得这种策略永远不会成功。上瘾者在第二个步骤暂时戒除的恶习,将使得第一个步骤遭遇的冲突稍获减缓;然而,阻力最小之路将引导他们回到原来的恶习。

为了避免失败的例子一再重演,运用冲突操纵策略的行家只好略施小计,让冲突持续其张力。于是第一个步骤不断重复。酗酒者相互告诫对方自己永远是个酒鬼,而且一再提醒自己随时可能恢复伺机而动的酗酒习惯。同样地,才加戒除饮食过度课程的人们也不断自我告诫说,自己是多么无力与缺乏自制力,必须竭尽所能地监控自己。他们被告知,若不这么做的话,就会回复饮食过度的恶习。

反抗——顺应导向的人假设力量存在于环境之中,仿佛上瘾者必须在继续上瘾,或不断地采取冲突操纵模式之间做一选择。若选择后者,上瘾者为了戒除酗酒、赌博饮食过度等恶习,持续加重自己的情绪性冲突。如果上瘾者的选择只有两种,那么冲突操纵策略当然是较好的一种,因为大多数恶习会对身体或心理直接造成不良的影响。

但是不管有没有酗酒、吸烟或饮食过度的习惯,运用冲突操纵策略并不会改变上瘾者生命的底层结构。

分享到:

评论0

  • 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