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冲突性的结构中,由于阻力最小之路
很自然得使你远离所渴望的结果,
于是你也很自然地会发展出某些策略,以谋补救
这些策略不但会阻碍真正的创造,
还会加强原有的结构性冲突,
并造成反复摆荡的型态。
我们刚讨论过,结构性冲突会造成反复摆荡的局面,无法让人达成所想要的最后结果。于是人们很自然地想出“补偿性策略”(compensating strategies),以应付这种不当的局面。这些补偿性策略是如何形成的?补偿性策略的发展相当微妙,通常是循序渐进的,有时候连自己都无法察觉到。
方向盘打右
假设车子的前轮失去了平衡,向左稍微弯了点,你可能会采取一种补偿性策略,将方向盘稍微打向右,以保持车子向前直行。如果车子向左转的倾向是慢慢形成的,你的补偿性策略自然也是暗地里形成的。你甚至无法察觉到,方向盘向右转的习惯是为了补偿车子前轮的失去平衡。
一旦车轮经过定位矫正后,你将方向盘打向右方的补偿性策略,就不再具有任何效用。于是,你不再需要采取补偿性策略,因为整个结构已经改变。间接地,结构的改变造成你行为上的改变。同样地,当你从一个反复摆荡的结构转移到一个稳定纾解的结构时,你很自然地会改变一些行为习惯。
在影响行为的底层结构尚未改变前,就急着改变自己的行为,一定不会成功。这是因为结构决定行为,而不是行为决定结构。假设有一天朋友坐你的车,注意到你有将方向盘向右打的习惯,但是朋友并不知道车子前轮有些毛病,于是指出你的行为偏差,并建议你稍事修正:“方向盘别偏右,打直。”
如果接受建议,可能会暂时改正你的习惯,但是为了能让车子笔直前进,最后你仍会将方向盘向右打。
朋友彼此之间的建议很少能够奏效,因为这些建议只是为了改变补偿性策略;他们并不了解造成这些补偿性策略的底层结构。
三种补偿性策略
为了补偿“结构性冲突”无法解决的缺憾,我们常采取三种主要的策略。这三种策略分别是“留在可容忍冲突范围”(staying within an area of tolerable conflict),“冲突操纵”(conflict manipulation),以及“意志力操纵”(willpower manipulation)。
如果你身处结构性冲突中,虽然可能暂时达到你的愿望,但却越来越难保持这个成果。举例而言,伟大的爱情,到头来却造成痛苦的关系;理想的工作机会,倒头来却教人失望透顶;企业的成功,到头来却导致失败。
在冲突性的结构中,由于阻力最小之路很自然地使你远离所渴望的结果,于是你也很自然地会发展出某些策略,以谋补救。这些策略不但会阻碍真正的创造,还会加强原有结构性冲突,并造成反复摆荡的型态。但在人类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这些补偿性策略却到处可见。
可容忍冲突范围
常见的策略之一就是,尽量减低反复摆荡的幅度。结构性冲突的结构会产生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并不是为了打败你,也不是要让你受苦受难。事实上,这个结构的目标和你毫无瓜葛。这个目标就是寻求平衡。它纯染是结构本身造成的,拿前一章所引用的橡皮圈例子来说,橡皮圈结构的目标就是,让两条橡皮圈拥有等量的张力。反复摆荡型态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结构两边的张力不等所致。
在两条橡皮圈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可以使双方的张力相同。但由于两个张力纾解系统的自然运作结果,想维持此一平衡点,几乎不太可能。有时是个人的欲望,有时又是个人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信念,造成整个系统无法维持平衡。
两个系统之间的差异越大,反复摆荡的现象越严重。如果你能减少反复摆荡的程度,就能介绍不舒适的感受。
反复摆荡的结构,也让情绪跟着产生上上下下的变化。反复摆荡的情况越严重,情绪越像云霄飞车般起起落落、忽高忽低。许多人不喜欢这种上上下下的情绪,所以采取策略以减少冲击。于是他们选择停留在一个范围内,使自己能忍受系统震荡所造成的起伏不定的情绪。在这个可忍受冲突的范围内,反复摆荡的型态仍然持续,但力量已逐渐减弱。
五〇年代的人曾给我们一个这样的讯息:“不要在船上摇来摆去”(Don’t rock the boat)。采取这种策略的人经常逃避改变。当面临挑战时,这种人就会试图躲得远远的,以使改变尽可能不会发生。
得过且过
是什么决定了事情方向的转折点?由于每个人的忍受程度不同,方向转折点自然也因人而异。方向转折点表示你对冲突所能忍受的最大范围。你只要跨出这个范围一步,将会感到极端地不适应。因此到达忍受范围的最大限度之前,很自然地就会往另外一个方向转移。
采取这种策略的人,其行为将限制自己的期望以减少损失。许多组织机构都鼓励员工采取这种策略。公司的组织越大,这种策略成为行为目标模式的可能性也越大。在这类组织机构里,员工总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听到这类讯息:“别兴风作浪。”
这些机构并不是有意或心存恶意地要阻碍创造力与期望,但所作所为却又难辞其咎。结构性冲突迫使你采取可忍受冲突范围的策略,这项策略又造成了尽量减少风险的“务实”行为。可预测性与确定性的价值在此获得可定,但结果是妨碍了创造力与日后更伟大的成就。
这种策略不但常见于大型组织机构,在日常生活中亦比比皆是。减少风险,限制期望,将自己归入整个社会所倡导的平庸之道。生活对这些人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