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经验和创造者的经验类似。创造物就像创造者的子女。创造者完成作品后,他们会让创造物拥有自己的生命。他们不会让创造物与自己的身份混淆。即使从构思到完成都是出于一己之力,创造者与创造物毕竟是不相同的个体。
爱它,愿见它存在
若能将创造的作品与自己本身分开,就能够经历到创造活动里最深奥的理解,那就是爱。爱它,愿意看到它的存在,将是推动你从事创造的主要原因。若不喜欢一件事物的存在,当然不会想要去创造它。
在波士顿音乐学院就读时,我参加了“新人俱乐部”,我并非天主教徒,但非常喜欢引导我们讨论的那位牧师。在学生时代,我对我的无神论知识深深引以为傲,我也很想与人辩论上帝的存在。牧师的神学修养非常丰富,能够提出各种理由为上帝的存在辩护。但是有一次我想他在逻辑上出了一点小错误。他说:“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纯然是出于爱。”
“等一下,”我打断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经过二十分钟的僵持后,他终于说:“这是信仰问题。”
我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当你找不到一个好理由时,常会用信仰作借口。但是这个观念:“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纯然是出于爱”,却萦绕在我心头多年。
有一天创作音乐时,我突然了解到那位牧师的意思。我创作音乐是因为我爱它,愿意看到它存在。从此,我也可以理解到,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纯粹是为了爱。
事实上,不论人们是来自何种宗教、哲学、灵命和政治信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过程的主人。从无神论者到天主教徒,从犹太人到回教徒,从资本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从左派到右派,创造是无关种族、国籍、宗教,以及政治信仰的。
爱其所爱,又何妨?
大多数人都是在反抗——顺应的导向中成长,很少人有机会能够为了爱而进行创造,为了爱而做自己想做的事。对多数人而言,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一件奢侈的事,而不是正常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常将爱与“份外之事”(distraction)混为一谈。嗜好、娱乐和休假就是“份外之事”。没错,你很喜爱你的嗜好,但你的嗜好是你终身的工作呢?或只是你从不喜欢的工作状态中暂时解脱的慰藉而已?对许多人而言,生活充满了不尽如人意的必要事物,这些事物就算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对人类的灵命却毫无帮助。
许多人经常语带讥讽,那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爱。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爱的能力,而是应该说他们还没有过创造的经验。他们原可拥有的关怀已被消磨殆尽。他们的生活哲学就是避免成为傻瓜。对于认真过活的人们他们也不信任。他们无法将生命的神髓投注到任何事物上,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一件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
他们的生活了无光彩,但是他们的日子仍然继续,正如佛洛斯特的诗句中所提到,“没有一件事情值得你骄傲地往回看,也没有一件事情值得你满怀希望地往前看,如此看来,现在与未来又有失眠差别。”如果你建议这些人去寻找一些值得爱的事物,他们一定会嗤之以鼻。唯有能够为了创造而创造的人,才能够了解创造导向为何物。这里头没有诡计、不是为了正确的反应、也不是因为外在的动机,仅仅只是为了爱其所爱。
无关乎道德与责任
你并没有义务去创造你想创造的事物,因为你对它们并没有需求。艺术家最能了解这点,因为他们对艺术品并没有真正的需要。
事实上,人的需求非常少。只要有一些食物、水和温暖,你就可以活上好些年。但在反抗——顺应导向中环境似乎常迫使你采取某些行动。你治好将满足环境需要的欲望美其名为必需品。许多人常将渴望的东西解释成不可以没有的东西。这种转化的目的有时候是为了自圆其说。一旦意欲物转化成必需品,他们就会相信,除了努力达成目标,,他们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
“必需品”这个名词在脑海中根深蒂固后,你将无法确定什么是真正的欲望,什么不是。如果你让自己相信某种意欲物是非具备不可时,你如何能够付出足够的爱心将它们变成事实?
对反抗——顺应导向的人而言,将时间花费在所喜爱的事务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你的爱与环境并无关系。这些人认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其实这种怀疑系来自于对自我的认识不够。
他们也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在控制内在的私欲。他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会产生一种不当行为的错觉。在“利己”和“利他”之间,他们产生一种内在的冲突。当这些假设存在时,这些人只会进一步地认定不管它们做什么,都不是经过自由选择,而只是为了顾全大局。
德瑞莎修女(Mother Theresa)所作所为,也不是因为她非得这么做不可。她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出于爱心。如果纯粹为了解人们的苦难,她的工作量将使人无法负荷。她了解人类具有向善与为恶的能力。也因为她了解,所以她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向善。她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向善的心,而不是受责任感所驱使。
人性本善
多年来教授创造过程的经验,让我学到了一门宝贵的功课,这门功课是有关于人类的真实本质。也就是当人们具备了创造自己所欲的能力时,一定会朝人性的最高层次努力迈进,诸如: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关系、爱心、和平等,都将成为他们努力的目标。我发现人类基本上是向善的。但你可能也会想到,人类为恶的本性呢?战乱残暴的行为,以及其他不合人性的行为,又该如何解释呢?
那些将时间浪费在破坏性行为上的人,并没有接触到他们的创造力量。事实上,历史上的罪恶都咎因于没有创造能力。耀武扬威、恐怖主义、军事主义和对权力的渴望均非因为拥有权力,而是源自缺少权力。一旦认定自己无法创造心中所欲时,很可能就会认为心中所欲根本微不足道。毕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创造技能”的课程中,参加者学习如何构思自己所欲。刚开始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旦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后,脑中就不断浮现各种影像。也许一开始他们没办法说出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但经过多次试验他们所作的选择后,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就逐渐形成了。通常是,当他们了解创造过程的运作情形时,他们均能创造心中所欲;接下来,他们又可进一步构思未来想要的事物。经过一次直接创造经验后,这些人才知道自己不是那么肆意妄为。这是作为一位创造者生命里很重要的一项认知。
不再过妥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