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而远之
我的挚友卡伦前往参加一项我也出席的聚会,当她到达时出席宾客已经到了不少。主人上前迎接并引领她到摆满盛馔的餐桌。当卡伦捡取了一些食物到餐盘后,她开始环顾四周,看看有那些人是她不想碰到的。我认识她多年,知道她又这个习惯,也经常为此取消她。
当喜欢东加长西家短的诺玛向她走近时,卡伦假装视而不见,一边微笑一边向众人打招呼,往相反的方向走去。正当窃喜避开诺玛后不久,她发现自己正迎面走向刚办完第三次离婚手续的约翰。她知道约翰会喋喋不休地谈论他的生活,于是抢先招手说声哈啰,即转向左边。另一位老朋友葛雷正在向两位宾客说笑话。卡伦很技巧地插入三人间,正好听到要处,随之发出会心一笑。之后,她在那里逗留了一会儿,聆听有趣的故事和笑话,直到大家慢慢散去。
在聚会中,当别人谈论什么高级度假名胜或是诡异形而上学等话题时,卡伦则避而远之。她一再地运用既反抗又顺应的策略,避开或远离自己不喜欢的环境。在反抗、顺应更替的导向中,“敬而远之”的侧路是极为常见的。
此一策略的重心是,自己想要避免什么,就采取使其不致发生的行动。“长期忧虑”属于一种“敬而远之”的策略,旨在避免你所忧虑的事情真正发生。有些人担心生病、有些人担心失业,而被朋友排斥或成为瞩目焦点,也都会令人忧虑。不管怎样,问题的重心一定是想要避免什么,策略便是采取预防性措施。
看看周遭的人物,想想“敬而远之”的策略是否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有些人维系某种旧关系的原因,只是想避免新关系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或是痛苦与失望,何者产生的代价较高,将会是维系或放弃此一关系的关键。我们可以发现,不论这些人的决定如何,这些决定必然是受制于环境。
先发制人
在反抗、顺应更替的导向中,较“敬而远之”更具有前瞻性的策略,就是“先发制人”(preemptive),也就是事前扼杀不利于己的环境因素。
“先发制人”的型态不定。有些人就是一副坚持己见的样子,避免受制于人。在会议中有些人一起身就先自我批评,以杜绝被他人批评的机会;有些人则装出一副不牢靠的样子,以免责任加身;有些人一副容易受伤害的摸样,也是在避免与他人起冲突;或是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为的就是怕别人占便宜。许多人终其一生为他人付出,为的就是避免怀疑自我的价值。
我们常听到有些人说:“我的生活惬意极了!”、“我的日子快乐又均衡!”这些人以“再好不过”一词形容他们的生活,其实更正确的字眼应该是“少了冲突的包袱”。生活中之所以少了冲突的包袱,乃是由于长久以来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之效。
法兰克的年薪高达六位数字,在财务上文档可靠。但他从小在贫困中成长,父母常为了生计而起口角。上学时,他常因为穿着兄长留下的衣物而自觉窘困,所以他从未邀请同学到家里。他也无钱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而打工赚的零用钱,他都得交给父母以贴补家用。
他一直认为自己很穷。即使目前生活舒适,他仍然仔细地规划家庭财务,连家用杂物都斤斤计较。
法兰克对于杂志、电视、报纸上有关贫穷的报道故意视而不见。儿时玩伴邀请他前往参加任何聚会,他一概不予以理会。朋友圈就局限在那些长大后认识的有钱人。他对子女的慷慨与大方可能是他节俭个性的唯一例外。他要子女穿最好的衣服,鼓励他们邀请同学到家里玩。还特别腾出一间游戏间,摆满了电玩、球台与高级音响。
法兰克也是以“舒适”、“美满”来形容他的生活。
暗潮汹涌
事实上,他的生活是暗潮汹涌,充满着不安全感。他以避免贫穷的先发制人策略,创造了目前的生活环境。他汲汲于创造稳当财务状况的动机,显然是因为“穷怕了”。
就法兰克对人生的看法观之,显然再多的钱也满足不了他“穷怕了”的心理。在潜意识里,贫穷势必要跟着他一辈子。
法兰克的生涯规划显然都是为了避免贫穷而采取的先发制人之举。他对待子女的方式就是为了防止子女重蹈覆辙;斤斤计较家计就是为了防止浪费金钱。不愿与老朋友会面,也不愿接触贫穷的消息,为的就是不想再面对那段痛苦的日子。
过好日子的人经常在生活中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策略。他们千方百计地到达一种与世俗隔绝的境界,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你或许会问:“这有什么不对?至少他们过得舒适安全。”
过舒适安全的日子本身并没有错。但法兰克的任何期望都是建立在避免贫穷的心理上。他这辈子的生活早已画地自限,他所有的精力都将花费在保护自己。
这些人愿意尽其一切以交换舒适与安全,但却无法获得真正的舒适与安全。采取消极的守势,充其量仅能够达到一种自我满足及平庸的状态。另外,在安全的假象下,却潜伏着对环境的无力感。
寻求生机
许多人于是对生活采取愤世嫉俗的态度。有些过着禁欲的日子。有些则像法兰克一样,虽活在幸福的假象里,但私底下他们全都对生活不满,甚而缺少一分成就感。
经年累月采取守势策略的结果,就算是能够创造傲人的成绩来保护自己,最后也会感受到一种无力感。法兰克虽然在朋友面前权势十足,但为了避免贫穷,他必须不断地向环境逆势挑战,他其实是很无奈的。他永远也无法自环境的泥淖中跳出。
一个人若处在顺应的导向中,阻力最小之路将引导他前往反抗的系统。但一旦处在反抗的系统时,阻力最小之路又将引导他回到顺应的系统。反之亦然。
这是一种封闭循环的系统。任何改变、解答、突破、接受或排斥,结果都将适得其反。若只是想从系统内部有所作为,所有的努力都将徒劳无益。
如果在此一封闭循环的系统中,无法使上力时,那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先深入了解此系统的结构,及结构的运作方式。如此妥善准备下,你就可成功地转进另一种导向,充分运用阻力最小之路,掌握自己生命中的创造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