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像是河流。
不论人类或是自然界的事物,
都是循着阻力最小之路运行。
来过波士顿的友人经常问我:“这里的道路配置是怎么规划的?”波士顿的市区规划似乎并无轨迹可循。事实上,波士顿的道路完全是刘勇既有的牛径拓宽而成的。
但这些牛径又是怎么来的?
牛只行走通常是随着地形起伏,找寻最容易的路径。前面有山,牛只绝不会强行横越。相反地,它会挑选当时最好走的路段,哪怕是要绕到山的另一头。换言之,它的行走模式取决于地形结构。
久而久之,牛径隐然成形,行走越趋方便,后来的牛群自然是亦步亦趋。
地形结构决定了牛群移动时的轨迹,没想到,现代波士顿的都市计划,竟然也随着十七世纪牛群的思考模式,一路走下来。
在一个结构中,能量往往顺着阻力最小的路径流过此一结构。换言之,能量在流动时,一定是找寻最容易的路。不但牛群如此,所有自然界的现象也是如此。如果你将路上的街景拍摄下来,你将会发现,摩肩接踵的路人行走模式几乎如出一辙:尽量避免碰撞到别人。有时向前直走、有时忽左忽右、有时又稍事停顿,但一定都是追寻阻力最小之路。
不管你现在的成就如何,当初一定是循着阻力最小之路而来。
三大洞察现象
本书的主要架构建立在三大洞察现象上。
第一个就是:生命就像是河流。不论人类或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循着阻力最小之路运行。了解这个现象是非常重要的。试着改变某些生活层面中的方向,如饮食习惯、工作方式、人生观等,在短时间内可能成功,但最后你将发现自己仍会回到原先的行为模式。这是因为人类的宿命早已决定——决定于追寻阻力最小之路。
第二项洞察现象也是根本性的:生命的底层结构将决定阻力最小之路。就像波士顿的周遭地形决定牛群的路径,河床的结构决定河流方向,生命的结构也将决定人生的路径。不论你是否察觉到,这些结构确实存在。不论河流是否干涸,河床的结构是不会消失的。
一般人通常无法体会到生命底层结构的存在,更无法理解其力量之强大与自然。
许多人的生活一如往昔。他们经常觉得无力与沮丧。就算是尝试在家庭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中做一番调适,最后仍将发现自己似乎跳不出原有的窠臼。
表面上的改变依旧无济于事。生活仍是围着圈圈打转。他们知道生活不只是如此而已,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创造。
如果河床不变,河流顺着原有的方向将是最自然不过了。如果生命的底层结构不变,我们就只能顺着原有的生命轨迹作息了。
第三个洞察现象是:你可以改变生命的底层结构。如同工程师可以改变地形的结构,以控制水流的方向,我们也可改变底层结构,以掌握生命的脉动。
一旦新的底层结构成形,生命力的冲刺将如同澎湃的巨大力量,为你开创出新局面,并借此达成自我超越。
从这三大洞察现象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一项基本原则,那就是:你可以试着去了解在你生命中运作的结构,并试着改变它,这样你就能创造真正想要的愿望。
结构无所不在
事情的结构指的是基本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彼此间或与整体间如何相互作用。例如:人体的结构就是脑、心、肺、血球、神经、肌肉等,以及这些部位如何相互和共同发挥作用。
医生尝试从结构的角度去思考人体的构造。外科医生在动手术时,考虑的不只是要动刀切除的器官,其他健康的部位以及其当时的状况,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就连“装一杯水”,事实上也是运用结构思考力。杯子、水和水龙头是结构的组成分子。你需要多少水?杯里已有多少水?都有影响。装满所需要的水是你的目标,你也了解现在被子里已有多少水。当杯子里的水少于需要的时候,期望与现状之间显然出现了差距。你控制水龙头、慢慢加水,以促使差距逐渐减少;当水量达到你的需要时,差距就消失了。倒水的动作可能只有几秒钟,但就在那几秒钟内,我可以详细观察结构体是如何作用的。
每件事物都有整合性的结构,有些结构是具体的,例如:桥梁、建筑物、隧道;有些结构是无形的,如:小说的情节、交响乐的乐章、电影的编导。但无论是具体或无形,任何结构都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构成。当这些部分相互作用时,就形成一股蠢蠢欲动的能量。
轮子比砖块会移动
每个结构都具有一种倾向,也就是从一种状态演变到另一个状态的倾向。但有些结构却具有保持现状的倾向,这种结构的组成分子往往互相牵制。轮子移动的可能性远高于砖块,车子移动的可能性亦高于建筑物,摇椅摆动的几率当然要比沙发高多了。
那么决定动作倾向的因素是什么?底层结构。
本书最重要的洞察现象之一就是:结构的形态将决定组成分子在此结构内的行为。
在一栋建筑物中,不论如何变化路线,你的行进路线仍将受制于建筑物的结构。你无法穿墙而过,必须顺着走道行走;你不能破窗而入,必须通过大门。你无法在楼层间来去自如,只好乖乖地搭乘电梯或走楼梯。
人的生活也是一样,各种基本结构决定了阻力最小之路。而这些最具影响力的结构,是由你的期待、渴望、信念、假设,以及客观的环境所共同组成的。
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人生时,切忌将之与心理的层面混淆在一起。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心理。当前,心理学的各种学说与流派充斥着。这些学说与流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主题一致——研究人类心理。
生命结构决定行为
本书并不研究人类心理,也不研究人类行为,只注重在结构行为上。但我们也会考虑到结构如何影响到人类行为。这种结构研究也可运用到非人类行为上,且在研究过程上并无两样。
结构的研究与心理学的研究迥然不同。一旦了解结构式如何作用,并开始将结构原则运用到人类行为上时,你将会发现两项不寻常的原则。
第一项原则是:人类的行为模式系依据其生命之结构而定。
人类原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当他随着自然的脚步起舞时,一点也不足为奇。但许多人而言,这却是一项崭新的观念。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不必理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只不过是人类发展的舞台而已。
有人将人类与自然界间的这种泛泛关系称为“人类狂妄(arrogance)的极端表现”。我认为这不是狂妄,而是“无知”(ignorance)。无知让人类自以为足与大自然匹敌。
第二项原则是:有些结构较其他结构更容易引你获得所渴望的结果。
结构并非因人而异。某人在一种结构中尝尽了痛苦、沮丧与无助,并不表示上帝抛弃了他。换一个人在同样的结构中,也必定经历类似的苦难。
另一方面,将任何一个人放在一个事事顺遂的结构中,也都会有功成名就的时候。
许多人认为若能改变行为,就能改变他们生命的结构。其实正好相反。这并不是说人类是机械化的动物,无法作改变。而是每个人都有其独到之处,但仍必须受制于结构。在大自然结构下,每个人都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