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同理心是一种来自本能的感受,同样是吃饭,用天然同理心吃饭的人是「饿了,就吃,只吃爱吃的,吃到不饿了,就停」;身体说了算就是。用人工罪恶感吃饭的人是:「哎呀!这个胆固醇高不要吃,那个会肥不能吃,睡前吃东西对健康不好,虽然饿着,夜宵还是忍掉不吃吧。感冒了,要多喝水;要补充营养,就算没胃口,勉强也要多吃一些……」
可是,人在这样子用罪恶感把天然的同理心消灭掉的时候,他反而会觉得:「我好有孝道,我真有良知!」或是「我是在爱护健康,这样才养生!」于是就很合理地让我执的「道德觀」假扮成上帝,失去了天然的同理心也不自知了。如果用生活中常有的例子来看,就是:一个道德节操观念严苛自律的人,即使他很努力去了解、体贴别人,但往往他对别人的心情、感受,同理的能力,还是低到简直像良知泯灭一样!
而这个「原罪现象」的「批注」,则是《圣经》的下一个故事,「
该隐 埃布尔
哥哥只因为恼羞成怒就杀了弟弟」这个象征物:人类一旦失去了天然的同理心,就整个都变质了,才只到下一代,就同类也会相杀了。
而这个象征物延续说明的重点,是在于:那个杀人的「恨」和
「狠」,是从「我不是上帝偏爱的好孩子」的那个「羞」产生出来的;也就是自责到极点而反发作出来的──容不得自己,羞耻到极点,只好去杀那个害你丢脸的家伙了──简单来说,一个老是用圣人的标准在要求着自己的人,一旦有什么事做坏了,他后续的发展,往往会让人觉得很意外:「他怎么这个样子?为什么会这么自暴自弃?」但是这种「是非分明」的「圣人型」的人就是这个样子:一有什么事情让他自责了,他那个「自我审判」的激烈度,往往是超过他所能消化的极限,于是,那么浓烈的自责,就很容易从「羞愤自杀」的心情,反发作成「不共戴天」的恨意,再变成他自己也控制不了的无意识行为,莫名奇妙地就说错话、做错事,把一些事情搞砸掉,而制造出「同归于尽」式的「一拍两散」结局。
人类的罪恶之源,是在于「羞恥心」的主导化;而不是后世说的什么「七大罪」,那两个人在吃果子之前,天天好吃懶做也没挨骂哦。
《圣经》里面,亚当和夏娃,是因为让天父看到了他们身上的「羞耻心」而被轰出来的哦!──不是因为「性行为」哦!他们俩在吃水果之前就天天亲亲抱抱摸摸的了;器官造给你,就是让你们用来爱爱的嘛。是吃了水果之后,长了智能,否定了本能,才对抱来抱去变成有羞耻心的哦──甚至《圣经》中的「伊甸园事件」以「符号学」来看待,都可以称作是极之科学正确的陈述,是心理学领域高科技的论证。
不过这几百年的教会系统,也是全都搞反掉了,净都在搞一些增幅人类羞耻心和罪恶感的勾当。